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台灣好手奪法國霹靂舞團體冠軍!淺談霹靂舞運動傷害、2022世界中學生運動會隨隊經驗 | 健康遠見
運動傷害

台灣好手奪法國霹靂舞團體冠軍!淺談霹靂舞運動傷害、2022世界中學生運動會隨隊經驗

台灣好手奪法國霹靂舞團體冠軍!淺談霹靂舞運動傷害、2022世界中學生運動會隨隊經驗 台灣好手奪法國霹靂舞團體冠軍!淺談霹靂舞運動傷害、2022世界中學生運動會隨隊經驗。Pexels by Deep Das

編按:台灣選手劉承德(Bboy Lilma)、羅國銓(Bboy What21)及孫振(Bboy Quake)28日在歐洲最大極限運動賽事蒙貝列極限運動祭—霹靂舞團體挑戰賽中,與Damani Lindsay和Double D兩位外國舞者組團,擊敗法國、德國、烏干達等國選手,奪下霹靂舞團體挑戰賽冠軍。也再度引起大眾對霹靂舞的好奇,到底什麼是霹靂舞呢?

霹靂舞被列為2024巴黎奧運競賽項目之一

霹靂舞列為2024巴黎奧運的競賽項目,也是2022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之一,霹靂舞為高強度的街舞運動,由1970年代紐約發展出的舞蹈,表演時配合DJ隨機播放音樂並配合上「刷碟」。特色是有許多的手撐地,或是頭頂地的高難度動作,跳舞時不是高難度做的多就獲勝(與體操比賽不同)。舞者需表現基本功、要符合節奏、動作俐落、有創意及難度的霹靂舞,由裁判給予評分。 

霹靂舞規則 

比賽時可透過對戰(battle)的模式,同一個音樂下由一邊選手先攻擊,聽完音樂後15秒內開始跳舞,後攻者有較多時間抓音樂節拍,但對手做過的動作,再做一次就顯得沒創意不受裁判青睞對戰時可用誇張的表情及動作挑釁對手,但不可以觸碰對手舞者平時要多聽音樂,因為遇到熟悉的樂曲,可能有較高的優勢,熱身時也會故意不要把所有會的招式都讓對手知道,來讓對手無法掌握。 

比賽非常好看的背後,選手受傷風險高 

在運動傷害方面,舞者常做出一些極限動作,所以比其他的舞蹈更容易受傷。常見傷害部位:手腕、手指、膝、肩、腰、頸部。機制多來自高強度的受力,比如手撐地,頭頂地旋轉,及關節扭轉等動作。這些動作大多需要很強的上肢力量,平衡感,以及關節靈活度。

由於跳舞時動作慣性很大,經常需在旋轉動作中甩動腿和扭轉軀體舞者的手臂(特別是肱三頭肌和肩部肌肉)經常需要在特別的動作下承受全身的重量胸肌也需要承受巨大壓力,因此較容易受傷過去甚至有11歲男舞者做完頭部轉地(head-spin)的動作後,頸椎第一二節脫位及骨折(dens fracture)的病例報告 霹靂舞舞者常做一些極限的動作,比其他舞蹈舞者更容易受傷。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提供圖/霹靂舞舞者常做一些極限的動作,比其他舞蹈舞者更容易受傷。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提供

霹靂舞舞者常做一些極限的動作,比其他舞蹈舞者更容易受傷。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提供圖/霹靂舞舞者常做一些極限的動作,比其他舞蹈舞者更容易受傷。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提供

霹靂舞舞者常做一些極限的動作,比其他舞蹈舞者更容易受傷。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提供圖/霹靂舞舞者常做一些極限的動作,比其他舞蹈舞者更容易受傷。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提供

隨隊醫療經驗分享 

陳建宏醫師表示,霹靂舞為新增的奧運項目,對於選手來說,無論是經費或是資源較其他常見項目少,仍需要各界的關注醫療方面對於霹靂舞的文獻也不多希望能累積大家的經驗來一起提供選手更好的照護 

此外這次世界中學運動會,多數國家的選手已經不再配戴口罩,如何讓我們選手不要因染疫而影響比賽成績,是個重要的問題。由於選手村分散在五個地方,每個選手村離大會約10多公里,比賽場地也在3050公里外的城市,每日只有一班的交通車,計程車也不易預約,交通不便,也有需求的團員照顧難度提升。

大會餐廳為麵包、冷盤、水果、加少量肉類,蛋白質取得較為困難,對選手營養補充及需要體重控制的選手也更為辛苦。雖然有防疫、醫療到營養的各項問題,還好有教練、隊職員、隨隊防護員、治療師與醫師的合作,讓選手能在最佳狀態下參與競賽,也讓年輕的選手們得到寶貴的經驗

作者

世界中學生運動會隨隊醫師  林口長庚復健科 陳建宏

本文感謝 台北市立大學的蘇志鵬老師指導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  林杏青醫師編輯校閱

 (※本文由台灣運動醫學學會授權提供 )

更多內容請至臉書粉絲團: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官網: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