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驚傳首例「MIS-C」!一名10歲男童輕症痊癒,一個多月後卻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在端午連假期間送入加護病房(ICU),是台灣首例「MIS-C」。疫情再添未知變數!
端午連續假期,正是闔家團圓,親子出遊的歡樂時刻。未料,台灣這個假期間卻不平安,驚傳首例「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端午連假,台驚爆首例「MIS-C」
台大醫院小兒心臟主治醫師林銘泰在臉書透露,一名10歲男童今年4月底確診新冠肺炎輕症,2天後痊癒。不料卻在一個月後,5月28日至31日間出現腹瀉、淋巴結腫大、紅疹及手腳腫等症狀, 6月1日被送進台大醫院,經判定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這也是台灣首例「MIS-C」。
男童6月1日送進台大,林銘泰表示,整個端午連假,台大加護病房與感染科同事合力把台大的第一個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的10歲弟弟救回來。6月5日,男童狀況慢慢穩定,轉出加護病房。
台大林銘泰:要打仗了!
由於日前只有在國外看過MIS-C案例,如今台灣首次爆出,讓林銘泰不禁喊道:「是要打仗的時候了」「真的不希望再出現第二個了...」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臉書轉貼林銘泰貼文表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還是出現了!與所有其他呼吸道病毒相比,Covid-19給兒童帶來了不同尋常的負擔。」
MIS-C的臨床症狀有嘔吐、腹痛、皮疹、心肌功能異常等症狀,吳昌騰指出,「另外也可能出現神經學症狀、凝血功能異常、呼吸症狀等。甚至有超過1/3的病童會併發休克,通常呈現暖性休克,而病人這時都需要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
其實該症狀很罕見,吳昌騰表示:「每10萬名確診兒童中,MIS-C的發病率在Alpha流行期間為54.5,在Delta流行期間為9.2,在 Omicron流行期間為3.8。但是由於其併發症高,冠狀動脈異常的比率可高達10-50%,死亡率也可到1-2%。」
根據統計,本土新冠疫情延燒至今,12歲以下兒童重症總共35位,死亡15例。明顯偏高的死亡率,讓這一波兒童染疫風險,備受各界關注。
香港專家發現兒童染疫康復後的第2至第5週,會出現各種發炎的症狀,例如高燒、皮膚紅疹、眼球血絲、嘴唇乾裂、舌頭味蕾凸起小顆粒、腹瀉、低血壓等症狀。嚴重的話,甚至會引發心臟衰竭、淋巴腫大等「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後遺症。
林銘泰建議,家長要趕快帶孩子去打疫苗。吳昌騰也呼籲,「疫苗接種,是給予孩子們最重要的保護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