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言山珍海味,位列四大海味「鮑、參、翅、肚」之首的鮑魚,自古以來就有海味珍品的美稱,也是古今流傳的名貴食材。鮑魚在中國的古代典籍裡稱作「鰒魚」。傳說中國西漢的終結者、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熱愛鮑魚,一日不食則夜不能寐。即使在新朝即將被推翻時,依然要「亶飲酒,啗鰒魚」,可見鮑魚的美味讓人如此心心念念。
鮑魚曾讓世界看見台灣
鮑魚是魚嗎?名字中雖有一個魚字,但它卻不是魚。鮑魚是一種海生軟體動物,屬於鮑螺科的單殼海生貝類,以海中的藻類為食。因為鮑魚喜歡生長在水溫較低的海底,所以盛產於溫帶地區,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野生或養殖鮑魚,大多來自日本北部、中國東北部、北美洲西岸、南美洲等地。
鮑魚對環境十分敏感,只要溫差變化太大、水質受到汙染就容易死亡,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海洋中野生鮑魚的數量也日漸減少。
台灣雖位於亞熱帶,但也有野生和養殖的鮑螺類。最常見的就是體型較小,俗名為「九孔」的台灣鮑魚,又稱九孔螺、台灣珍珠鮑魚。台灣東北角,特別是貢寮一帶,曾經是九孔的養殖聖地,全盛時期還創造出13億8千萬以上產值。
然而從民國90年開始,陸續發生九孔幼苗在附苗後白化脫落、死亡的狀況,讓台灣九孔曾沉寂一時。近年來,在東北角養殖戶與學者專家的努力下,引進日本種鮑魚與台灣九孔配種,誕生出新品種「九孔鮑」,不僅大大提升了存活率,也讓台灣的九孔養殖業再度復甦。
圖/九孔螺就是鮑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提供
如何分辨台灣貢寮九孔鮑和中國鮑
台灣東北角因有得天獨厚的海岸地形、天然無污染的海域條件,使得九孔鮑能在潮汐交替頻繁的潮間帶養殖池內自然生長。而「貢寮鮑」指的就是「九孔」和「黑盤鮑」的結合,屬於貢寮在地特色食材。
用流動性海水養殖的貢寮鮑,主要餌料為龍鬚菜、海帶等天然藻類,外殼呈現褐色,乾淨平滑、少有附著物。再加上貢寮鮑的飼養空間大,因此肉色如珍珠般晶瑩,肉質也肥美飽滿、富有彈性、無腥味。
相較之下,中國鮑使用箱網養殖,沒有運動空間,且餵食人工飼料,不但外殼呈現綠色,還有許多附著物,紋路也不若貢寮鮑般細緻平滑。
貢寮九孔鮑美味料理
每年11月到隔年3月就是東北角貢寮鮑魚、九孔的產季了!新鮮現撿的鮑魚,除了可以直接乾煎,享受那爽脆多汁的口感外,當地餐廳還會將鮑魚用作火鍋湯底,讓熬煮出來的湯頭更鮮美、甘甜。喜歡口味多變的人,可以製作一道三杯鮑魚料理,美味又下飯。
更多內容請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兒童網】/【台灣農業故事館】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健康遠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