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確診老奶奶不睡床、用湯匙撬開病房?醫護暖心妙招讓她們安心治療 | 健康遠見
新型冠狀病毒

確診老奶奶不睡床、用湯匙撬開病房?醫護暖心妙招讓她們安心治療

疫情下病房裡的生命故事
確診老奶奶不睡床、用湯匙撬開病房?醫護暖心妙招讓她們安心治療 確診老奶奶不睡床、用湯匙撬開病房?醫護暖心妙招讓她們安心治療。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病人什麼狀況都有,出了好多難題,我們的護理人員很厲害,都想出辦法應對。」院長趙有誠說,對每一個有特別狀況的病人,護理人員都拿出無比的耐心,用愛陪伴。

臺北慈濟醫院這一波收治的病患中,也照顧多名行為異常的病人,有的是原本就罹患身心疾病,有的是失智,還有神經系統受侵犯,因住院後發生「加護病房症候群」導致急性精神混亂。

這群病人時有脫序行為,對醫護人員不友善、吐口水、罵髒話,甚至攻擊醫護人員,更有不只一個病患撬門鎖意圖逃離。但最讓護理師困擾的,是他們常無法理解或不願意理解護理人員所言,影響照護工作。

不睡床的阿嬤

79歲的江阿嬤入院前已住在長照機構七年,收治入院後,可能環境陌生,她十分沒有安全感,對醫護人員也懷抱敵意,加上情緒不穩、意識混亂,在房間內到處爬行,爬到雙腳都磨破皮了。

由於她十分躁動,大夜班護理師擔心她從病床上跌下來,特地搬來慈濟救災用的組合式福慧床給阿嬤睡,並用原本的病床及陪病床把低矮的福慧床圍起來保護阿嬤。

沒想到護理人員離開之後,從監視器發現江阿嬤使出全力,推開當圍欄的病床,在地上坐了一會兒後,竟然鑽進床底下。大夜班三名護理師趕緊進入病室,合力把阿嬤從床底下哄出來,安置她回福慧床上睡,但阿嬤還是無法入睡。

護理團隊討論認為,市售充氣式兒童戲水池的大小足以當床,而且四周都圍了起來,或許能給江阿嬤安全感。護理長陳美慧上網向慈濟輔具中心平臺尋求協助,附上圖片詢問是否有類似的物品,桃園區慈濟志工彭振維及曾慶安回覆「有」,兩位志工隔天上午親自開車將戲水池送到臺北慈濟醫院,並說明使用方式,護理師立即將戲水池打好氣,合力拿進病室裡,並躺進去示範使用方式。看到江阿嬤依樣畫葫蘆躺進去,願意睡覺了,護理師終於鬆了一口氣。

陳美慧拍下阿嬤的狀況傳給家屬,告知處理方式,以及阿嬤情緒已穩定、也有食慾進食,讓家屬安心。

充氣人偶陪恐慌症失智阿嬤。擷取自臉書「慈濟基金會」圖/充氣人偶陪恐慌症失智阿嬤。擷取自臉書「慈濟基金會」

充氣人偶陪恐慌症阿嬤

70歲的施阿嬤入住專責病房後,護理師透過監視器看到阿嬤神情緊張、躁動不安,在病室內走來走去、喃喃自語,只要見到護理師,就問什麼時候帶她回家。她不時咚咚咚敲門,想開門發現打不開,曾兩次拿湯匙破壞門鎖。原來阿嬤失智又有恐慌症,待在密閉空間會非常焦慮。無論醫護人員如何安撫,都無法讓阿嬤情緒穩定下來。

詢問家人後得知,阿嬤其實不難「哄」,只要有人陪,即使不說話,阿嬤也能安心。起先陳美慧送一隻絨毛兔寶寶玩偶進去陪阿嬤,但收效甚微,後來陳美慧靈光一閃,做個假人陪阿嬤吧!

醫護人員用氣球、隔離衣做材料,先拿好多氣球充飽氣,一個當頭,其餘的塞進隔離衣當身體,做出充氣人偶。感染科主治醫師邱勝康在人偶的臉部畫上五官,大夥再為人偶戴上髮帽、口罩、手套、鞋套,外觀看起來跟平日全副武裝進病室的護理師無異。

「做出這個人偶,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邱勝康說:「喜的是問題好像解決了,憂的是怕送進去阿嬤會嚇到。」沒想到「人偶戰術」奏效,當醫護人員把人偶夾帶進入病室讓它坐在病床邊,阿嬤並未察覺有異,「可能因為每個醫護人員的裝扮都一樣,從護理站的監視器螢幕其實看不出來是假人,就覺得是一個比較胖的護理師坐在床邊。」

左圖為醫護替娃娃畫上五官;右圖為奶奶和娃娃互動。擷取自臉書「慈濟基金會」圖/左圖為醫護替娃娃畫上五官;右圖為奶奶和娃娃互動。擷取自臉書「慈濟基金會」

等到大夥離去,病室內只有阿嬤跟假人時,阿嬤看到房裡有其他「人」在,果然情緒維持穩定,也願意配合治療,直到順利出院。

「其實充氣人偶一、兩天就會消氣,必須重新打氣。」陳美慧說。後來阿嬤也知道那不是真人,但還是接受假人的陪伴。有時護理師為消氣的人偶充氣,阿嬤還會幫忙。

恐慌症阿嬤入住專責病房後躁動不安,但其實只要有人陪,即使不說話,阿嬤也能安心。那麼,就做個假人陪阿嬤吧!─ 專責病房護理長陳美慧

急性精神混亂發生比例不低,疫情期間病人在隔離狀態症狀容易加劇。除了用藥、重建認知,「關懷」也相當重要。院方除了拜託家屬與病患保持電話聯繫,護理師更盡心盡力陪伴。─ 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 

(本文作者為臺北慈濟醫院院長;原文刊載於趙有誠、葉知秋《挺在疫浪的前線:臺北慈濟醫院守護生命守護愛》/天下文化出版

《挺在疫浪的前線:臺北慈濟醫院守護生命守護愛》書封。天下文化出版提供圖/《挺在疫浪的前線:臺北慈濟醫院守護生命守護愛》書封。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