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日前確診新冠,經過七天的隔離終於轉陰了,隔離期間感覺頭很暈也很脹,康復後腦筋仍昏昏沉沉的,很容易搞錯時間。出關後第一天上班,竟然早一個鐘頭到公司,下班時才又發現早上忘了打卡。空間感也發生問題,例如上舞蹈課時,無法抓住正確的方向。不知自己究竟是不是腦霧,跑來詢問我的意見。
腦霧,就像是我們的大腦感冒了!指的是一個人無法像以前那樣好好的學習、維持記憶能力,無法集中注意力、長時間做一件事情,難以控制情緒、思想不連貫、語言表達力變差等。像這位朋友時間感與空間感都變差,程序記憶發生問題,也是腦霧的一種表現。
長新冠的人,平均每四人會有一人腦霧
長新冠的人,平均每四人會有一人腦霧,症狀持續六到九個月後會消失。
但怎麼樣算是「腦霧」呢?從三個面向來看:
第一個是記憶力問題,例如忘東忘西;
第二個是注意力,無法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很久;
第三個是執行力,例如無法快速做決定、決定做事很遲鈍等。
這些都屬於我們的高階認知功能,與失智症前期,也就是所謂輕度智能障礙(MCI)的症狀非常相似,這些人還沒有失智,但在記憶力、注意力、執行力上的表現都比較差,的確不容易與腦霧區別。
圖/腦霧,指的是一個人無法像以前那樣好好的學習、維持記憶能力,無法集中注意力、長時間做一件事情,難以控制情緒、思想不連貫、語言表達力變差等。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每個人多少都曾有暫時性腦霧的經驗
其實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暫時性腦霧的經驗,當我們過度焦慮、疲憊、甚至睡眠不足時都會發生,但這是很短暫性的,只要適度休息、睡眠、紓壓後就會解除。有很多的因素都會造成腦霧,長新冠只是其中一個。如果你患有腦霧,好好休養或積極處理,是會慢慢減緩且恢復的。
特定疾病造成的腦霧,未積極處理恐變成失智症或精神疾病
但有些腦霧是因特定疾病造成的,例如頭部創傷、化學治療、憂鬱症或阿茲海默症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等,這種腦霧持續時間較長,且較難自然恢復,若不積極處理的話,會進一步惡化,甚至變成失智症或精神疾病。
雖然還沒有確切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長新冠造成的腦霧,沒有好好積極的減緩或治療,腦霧是會持續下去,最終可能變成失智,這絕對是一個潛在的危險。
長新冠的腦霧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
那麼,長新冠的腦霧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目前我們所得知的是因為腦部的慢性發炎。
新冠病毒使得自體免疫發生錯亂,攻擊大腦血管壁,血管壁變得容易滲漏,血腦屏障(BBB)沒那麼緊密了、防禦性不夠高,讓發炎細胞跑進去大腦,導致大腦發炎反應,進一步造成腦細胞損傷。
有人認為是病毒直接感染腦部,但證據比較少,可能性也比較低。而我認為,病毒引發自體免疫攻擊大腦血管壁細胞而導致發炎反應,這種可能性比較高。這種慢性發炎會造成腦霧。
最近一篇英國牛津大學的論文就發現,長新冠造成腦霧的病人,他們的腦呈現萎縮的現象,很可能是引起腦霧的慢性發炎造成腦部萎縮。
圖/慢性發炎是很多不良反應的根源,諸多危險因子都跟慢性發炎有關,例如肥胖、三高、腦創傷、憂鬱症、睡眠品質差、久坐不動等,而這些因子恰巧也是導致失智的原因。Unsplash by Handy Wicaksono
減少慢性發炎才是預防失智的關鍵
慢性發炎是很多不良反應的根源,諸多危險因子都跟慢性發炎有關,例如肥胖、三高、腦創傷、憂鬱症、睡眠品質差、久坐不動等,而這些因子恰巧也是導致失智的原因。
因此,減少慢性發炎才是預防失智的關鍵,同理,與其說要治療腦霧,倒不如說是要治療慢性發炎。
腦霧狀況兩至三週未好轉,出現5症狀速就醫
如果腦霧狀況兩至三週沒有好轉的跡象,反而愈來愈嚴重,或出現染疫前沒有過的症狀,例如麻木、說話困難、突然結巴、刺痛,甚至失明等,最好就醫。
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病灶症狀(focal symptoms)」,表示神經系統某一個部分出問題了,有可能腦血管出血或阻塞,最有可能的併發症就是中風,年輕人也會有,不能忽略。
想改善腦霧、預防失智?先從降低身體發炎做起
想改善腦霧,任何減少發炎的措施都可以做,還能同時預防失智。飲食上可選擇富含Omega-3的魚肉,如鮭魚、鯖魚、沙丁魚、鯡魚等;植物性食物則包括堅果、胡桃、核桃、大豆、亞麻籽油、橄欖油等。此外,維他命A、B、C、D、E皆有抗發炎的作用。
平常養成運動的習慣。脂肪細胞會促進發炎反應,運動可以減脂,也能增肌,肌肉會分泌一種賀爾蒙叫「肌肉激素(Myokine)」,這種肌肉激素是很有效的抗發炎分子。
我們的大腦在睡眠時會進行排毒,所以很重要的是,一定要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每天至少睡足七小時,且一定要有足夠的非快速動眼期(Non-REM),因為這是腦部進行清除廢物的時間。
(本文作者為上頂醫學影像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中華愛腦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臺大醫學院兼任教授,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曾文毅)
看更多腦健康資訊請見:AcroViz上頂醫學影像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