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單日確診破4萬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4萬1021例本土個案,其中以新北市逾9千例為最多;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6例死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通報新增死亡個案中,年紀最輕的為兩名40多歲民眾,其中一名男性於「3個月內重複感染」不幸逝世,發病過程及死因曝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41,29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1,021例本土個案及27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6例死亡。
新增26死!40多歲男疑似「3個月內重複感染逝世」死因曝光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2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1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5例具慢性病史、17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8日至9月4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7日至9月4日。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羅一鈞表示,今日通報新增的26例死亡個案中,年紀最輕的為兩名40多歲民眾。其中一名40多歲男性,曾接種過兩劑新冠疫苗,本身有風濕免疫疾病,也就是所謂的系統系血管炎病變。於5月13日曾因發燒、咳嗽、倦怠症狀,進行快篩、PCR陽性確診,當時症狀持續2週後即緩解,快篩也轉為陰性。
雖然該案有長期服用類固醇等免疫抑制劑控制其本身的血管炎症狀,但該案後續於6月底再度發作,經門診治療後呼吸困難症狀仍然沒有改善,7月底至急診住院,住院前PCR檢驗再度驗出陽性,Ct為值21,且檢查也證實有肺炎情形,符合「重複感染定義條件」。
故再度住院瑞德西韋及高流量氧氣鼻管等治療,並積極處置其因血管炎所引起的併發症,包括十二指腸出血、黴菌引發的菌血症、敗血性休克,經積極治療後仍然不幸在8月28日過世,死亡主要是菌血症合併敗血性休克、十二指腸出血,以及新冠肺炎。
羅一鈞也補充道:
❝雖然醫院未再度通報該案重複感染,但從症狀及病程評估上,確實符合重複感染的定義,故可能是疑似重複感染而死亡個案。❞
另一例也是40多歲男性,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為住宿式機構住民,曾接種三劑新冠疫苗。於8月29日因跌倒後有頭部外傷、意識不清、四肢無力等症狀,當日送往急診就醫,經檢查除頭部外傷外,還有缺氧及休克,且X光顯示有雙側肺炎,新冠PCR檢測陽性確診,故住院接受持續治療。
但住院後仍不幸因病況持續惡化,因新冠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於8月30日過世。另今日無兒童或青少年重症及死亡個案。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22縣市皆有確診:新北逾9千例,台北、台中、桃園、高雄次之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41,021例本土病例,為18,739例男性、22,273例女性、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
個案分布為新北市(9,011例),台北市(5,684例),台中市(4,995例),桃園市(4,638例),高雄市(2,790例),台南市(2,310例),彰化縣(1,622例),新竹縣(1,291例),新竹市(1,220例),苗栗縣(1,017例),屏東縣(998例),基隆市(842例),宜蘭縣(841例),花蓮縣(790例),雲林縣(784例),南投縣(601例),嘉義縣(541例),嘉義市(375例),台東縣(314例),澎湖縣(190例),金門縣(149例),連江縣(18例)。
增275境外移入:分別自越南、日本等10國入境,226例調查中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7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9例男性、13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20例),香港(7例),日本(6例),泰國(5例),菲律賓及柬埔寨(各3例),美國(2例),緬甸、斯里蘭卡及中國(各1例)移入,另22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7日至9月6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