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比賽前捐血會不會影響運動表現?需要多少時間恢復?醫師及營養師解答 | 健康遠見
健身

比賽前捐血會不會影響運動表現?需要多少時間恢復?醫師及營養師解答

比賽前捐血會不會影響運動表現?需要多少時間恢復?醫師及營養師解答 比賽前捐血會不會影響運動表現?需要多少時間恢復?醫師及營養師解答。photoAC by Hamupan

許多年輕人有捐血的習慣,然而也有傳統觀念直覺認為「貧血會容易喘」。雖然對一般人而言,捐血的總量對整體而言不多(台灣為單次 250 c.c.或是 500 c.c.),但如果是對運動成績差一點點就有很大影響的運動員,捐血到底會不會在還沒恢復前,因為血液裡面的血紅素變少,影響身體裡面氧氣的輸送效率而造成表現不好呢? 

賽前捐血,是否會影響運動表現?

過去已經知道:在耐力運動中,血紅素(Hb)的數值與通常用來代表心肺功能強弱的指標「最大攝氧量VO2max相關。輸血能讓更多的氧氣被有效率地輸送到肌肉,進而有機會造成運動表現變好

同樣的,也有文獻顯示單次捐血 550 mL,約會使人體損失 10 %Hb ,有可能在短期影響心肺功能表現進而影響耐力型運動運動成績,研究顯示這樣的影響,甚至可能可以對心肺功能有長達二到四週的影響

然而,上述這些研究的結論不一定能直接推論到職業運動員的競賽表現必然下降因為「心肺適能」包含了心臟如幫浦般打出血液的功能、肺部交換氧氣與二氧化碳的效率,也會受到血液中Hb的影響和周邊肌肉利用氧氣的效率影響。

因此,Hb沒有完全回復到捐血前的數值,不一定意味著最大攝氧量必然顯著下降,也不一定必然意味著競賽表現下降和競賽種類有關。因此不能說單次捐血 500 毫升必然影響競賽成績,但「可能」有負面影響photoAC by maechu圖/photoAC by maechu

捐血之後,人體需要多少時間恢復?

那麼在捐血之後,人體需要多少的時間恢復呢?由於個體差異大,Hb數值的恢復大約需要兩週至三個月不等。因此捐血一單位的效應,在每個人身上不太一樣若在參加重要競賽前要避免不利比賽的因素,但又有需要捐血時,可以在賽前兩三個月進行比較安心

血紅素的組成結構中包含了鐵,捐血導致的鐵流失(每 500 毫升血液 200 - 250 毫克)遠高於每日正常的生理損失1-2毫克在失血之後,若想盡快回復至最佳狀態,可以使用的方法包含了補充鐵劑與輸血。

研究指出,原本身體含鐵充足的捐血者,在捐血後未服用鐵劑時,Hb 恢復 至 80 % 的平均時間為 78 天,而有補充鐵劑(葡萄糖酸亞鐵,每天口服 37.5 mg Fe2+的捐血者,則將縮短至32 天。

然而,還需要注意運動禁藥的相關規範,不論是將自己的血液回輸的自體輸血或是接受他人供體的異體輸血,因可能讓運動表現進步,皆屬於世界運動禁藥管制組織在賽內外期間禁止使用的「運動禁用方法」。也包含了,若因擔心口服鐵劑可能產生腸胃不適,因而改用點滴輸注鐵,「運動禁用方法」中也限制了注射點滴──非醫療需求不可在12 小時內靜脈輸注超過 100 毫升

捐血是不是短期降體重的好方法?

筆者在某些量級項目選手身上,觀察到賽前會透過捐血以達到降低體重的目的。這是不是一種短期減重的好方法?捐血完,一上磅秤,雖然體重好像的確少了一些,然而500c.c.的血液當中,多數佔比較重的仍然是水分,捐血後的體重下降主要來自水分的減少,而非體脂肪或其他體組織的重量,這些減少的重量,只要喝500c.c.的水或飲料,就重新回復了。若為了些許的體重減輕,因而帶來「可能」對競賽成績的負面影響,顯然得不償失。

作者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運動科學處  曾怡鈞營養師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杏仁復健科診所院長  林杏青醫師

(※本文由台灣運動醫學學會授權提供 )

更多內容請至臉書粉絲團: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官網: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