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沒人會無緣無故「痛得要死」,復健疼痛專科醫師:原因藏在細節裡 | 健康遠見
醫學

沒人會無緣無故「痛得要死」,復健疼痛專科醫師:原因藏在細節裡

沒人會無緣無故「痛得要死」,復健疼痛專科醫師:原因藏在細節裡 《疼痛先醫腦》/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towfiqu999999

我看診的時候很常聽到病人講一句話:「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疼痛。」或許你也是這樣,但這並不怪你,因為醫療人員的角色就是幫助你找出可能的原因。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選擇性的相信。(本文摘自《疼痛先醫腦》一書,作者為王偉全,以下為摘文。)

我希望你保持開放的態度,接納各種可能性,因為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痛得要死,原因藏在細節裡。如果你只相信病理診斷(骨刺、椎間盤突出、半月板破裂、韌帶損傷、旋轉袖肌腱撕裂傷),已經有無數研究發現影像與症狀不成正比了,你的病理診斷真的能完整解釋你的病情嗎?那只是一個資訊,跟你的症狀成比例嗎?再看得更深入一點: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病理診斷?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給我一個小時來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在問什麼。」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當下在做什麼?病發前三個月內發生什麼事?做什麼加重疼痛,做什麼改善疼痛?疼痛是否影響到睡眠或心情?有沒有不合理之處?例如:影像跟症狀嚴重度成比例嗎?為什麼無法修復?為什麼發炎無法消散?

研究顯示83%的診斷藏在病史裡,前提是仔細的問診。功能醫學有個非常厲害的工具叫做時間軸(timeline),我在整合門診會花大約20分鐘的時間釐清病人事情的經緯。例如病人腰痛被診斷椎間盤突出,在一次搬重物後發作,可是他每天搬類似的東西都沒事,那天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正常兩個月內會逐漸康復,他為什麼沒有?故事中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為什麼會發生?

長期核心沒力?半年內有感染事件?腸漏症或腸道菌叢失衡導致免疫出問題?慢性過敏?工作或家庭壓力大?藥物或失眠導致修復能力變差?缺乏營養素或荷爾蒙失衡?以上種種原因都有可能導致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診斷藏在病史裡,聆聽病史可以獲得非常多的資訊,從病史出發去分析、推敲疼痛背後的機轉(為什麼會痛)而排出的檢查和治療,遠比只做影像檢查臨床上更相關、更能找到根因,更能治好你的症狀並改善功能。

這不是我個人觀點,而是學者做了研究證實療效並大聲疾呼,鼓勵所有疼痛治療醫師都典範轉移,做這樣機轉診斷治療(mechanism-based therapy)!差別在於它是症狀→機轉診斷→治療,而非舊有的症狀→病理診斷→治療。

研究顯示 83% 的診斷藏在病史裡。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moonshadowpress圖/研究顯示 83% 的診斷藏在病史裡。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moonshadowpress

許多病人在我把一路診斷治療的心路歷程,按時間軸列寫出來後,都可以找到久病不癒的蛛絲馬跡。不再那麼「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痛」,反而會愈說愈多。而傾訴本身就是療癒,因為它能重整認知、釐清、從更高的視野看見自己、減少自我防衛與抗拒、完形(Gestalt)不被遺忘、理解溝通等。甚至有病人看了時間軸後,發現造成他慢性疼痛原因原來這麼顯而易見,怎麼一直沒看見!

但還是有人就是假裝看不見。我執業看遍複雜疼痛的病人的體悟:人非常善於欺騙自己,即使話中已經充滿了矛盾與糾結。

﹒「壓著疤痕我的核心就有力了,好神奇喔!可是這是很久以前的疤痕誒,不可能影響我的腰痛!」

﹒「我的痛跟腸躁症、過敏有關?我這樣吃好多年了,怎麼會驗出這麼多過敏原?」

﹒「我葛森療法好多年了,前一陣子帶狀皰疹爆發。後來開始疼痛,跟免疫有關?我很養生,免疫很好呀!」

﹒「生產、泌尿道感染後我身體一落千丈,各種疼痛,但應該還是那次曬衣服扭到…⋯」

﹒「經期來了腰痛會加劇,可是我沒有荷爾蒙的問題呀!」

﹒「平常不痛,但每次壓力大或煩躁就肩頸痠痛,可是真的不用治療椎間盤的部分嗎?我的疼痛跟情緒沒有關係。」⋯⋯

上面六句話,你能找出前後矛盾嗎?我只能提醒他們看事實、覺察,可能會發現事實與你的信念有很大的差距。

這些疑問每天在我診所上演,也是我寫此書的初衷,藉由整本書完整的思路娓娓道來,希望更多人理解。若是你發現這本書的任何一小段對你有幫助,我邀請你分享給身邊所有的朋友,或至少把那一段給你朋友看。

對我而言,覺察的意義有二:選擇、前進。完形治療的黃金鐵三角就是覺察、選擇、負責,並且先處理浮出表面的問題。

❝沒有覺察,就會像機器人一樣,日復一日用電阻最小的路徑困在自動化模式,沒有選擇,被動地活著。❞

人不會做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大部分的人安於現狀最大的好處就是覺得舒適安全,覺察後才能選擇、跳脫,為自己、他人、未來的人生負責,不被過去所束縛,朝著目標邁進、蛻變。

《疼痛先醫腦:慢性疼痛是大腦的壞習慣》,作者:王偉全,時報出版圖/《疼痛先醫腦:慢性疼痛是大腦的壞習慣》,作者:王偉全,時報出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