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預告明2023年起,認知症患者已接受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單位)服務,認知症共照中心不再重複提供服務。民團抗議表示,將損害認知症家庭權益,少了共照中心個管師的穩定支持,面臨照顧斷鏈。事實上,至今全台115處共照中心,仍無法提供認知症家庭系統化、跨領域、個人化的認知症整合照護計畫與服務,這才是關鍵問題。政府要的是數字管理,民團要的是表面服務,認知症家庭則要實質解決照護困境的服務,誰能真正滿足家庭照護需求?
2023年起接受A單位服務認知症患者,共照中心不再重複提供服務
長照2.0服務體系疊層架屋、資源浪費已經多年,預算從46億成長到今年近600億,花在刀口上嗎?為何還有家庭得不到服務?衛福部終於進行整合,先將A單位及共照中心的「雙重服務」,從2023年起,符合長照需求等級第二至八級,已接受A單位服務認知症患者,共照中心不再重複提供服務。
民團則反對,少了共照中心個管師的服務,認知症家庭得不到穩定支持,面臨照顧斷鏈;認為共照中心個管師可更細膩地提供家屬照顧方式,並與醫師深度合作。事實上聯合報報導,共照中心個管師1人至少負責500個案,如此工作負擔,試問如何提供細膩的照顧服務?
台灣個管師負責人數是日本8到10倍,如何談服務品質?
今年6月,負責長照業務的衛福部官員承認:目前A單位1名個管師負責300個案,除繁重的業務量、與共照中心的服務重疊,如何寄望服務品質?日本介護保險提供照護計畫的支援專門員平均數是40位個案,台灣是日本8到10倍,如何談服務品質?
接著是訓練與服務內容,認知症是腦退化性綜合症候群,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有7、80種以上,除疾病類型繁多,每一患者病程、多重共病、成長背景、生活環境、教育程度、社經背景等不同,遑論共照中心、A單位個管師是否有專業知識擬定照護計畫,甚至醫師也無此能力,而這正是家庭照護者最迫切所需,誰關心這?
圖/日本介護支援專門員除應具備專業資格,至少要有5年實務經驗,近3年照護經驗證明,才能參加考試,及格後,還須參加講習及演練87小時,實習3天等。photoAC by こうまる
整合治療、照護和支持,這才是認知症家庭實際所需
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今年強調的診斷後支柱模式:整合治療、照護和支持,這才是認知症家庭所需,是政府長期漠視、民團無力的重點。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執行長巴巴里諾指出
❝將診斷後的照護視為一項人權,沒有照護的支持,就不應該去診斷。❞
先不談個管師過重工作負荷,無論是A單位個管師僅兩小時相關訓練、共照中心個管師24小時訓練,兩者均無法有能力規畫跨領整合性、系統化認知症照護知識與技能,若共照中心醫師也無法提供時,衛福部及民團為何逃避此一關鍵所在。
日本介護支援專門員除應具備專業資格,至少要有5年實務經驗,近3年照護經驗證明,才能參加考試,及格後,還須參加講習及演練87小時,實習3天等。
目前衛福部及民團是否能清楚專業服務是需要制度,包括訓練內容與時間,不是一味以數字炫耀績效,請真正關心認知症家庭所要實質支持與協助。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原文刊載於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