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日常衛教需要疾病演習嗎?以骨折復健為例 | 健康遠見
疾病

日常衛教需要疾病演習嗎?以骨折復健為例

日常衛教需要疾病演習嗎?以骨折復健為例 日常衛教需要疾病演習嗎?以骨折復健為例。Unsplash by Towfiqu barbhuiya

平日醫療衛生或消防機構會進行疾病演習,以期未雨綢繆,了解和解決可能的困難,這些大部分都是大量傷患的疾病,且以專業人員為主體,例如急救演練、消防救災演習(如火災、水災、風災、地震等)、新興傳染疾病、軍隊的戰場傷害演習等,參與人員為專業人員,如消防員、醫護人員、行政人員如救護車司機護送人員等,讓他們熟練各項操作,同時防護自身安全;如最近各縣市都有新冠肺炎的病例照護及運送演習,結合衛生局、消防局、119專車、醫院動線及人員管制、相關因應如門禁管制、隔離站、醫理人員及專業人員評估、如X光檢查、檢驗師採集檢體送驗、病房運送、環境清消等,以群策群力,共同解決問題。 

若要提升醫療效能,事半功倍,最好也能夠指導民眾在得病時,該如何配合,也許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和經費,這個理念即為在平日落實疾病的衛教保健。

醫療專業人員從入學和工作中,會一直接觸這些專業技能,醫院志工中不少是退休醫護人員,一些非醫護人員的志工,也可從志工的實務作業中,得到一些罹病時的實用知識,但目前的衛教演講或平面、網路或電子媒體,可提供民眾康健知識,但難免只是紙上談兵。

只有在生病後就診或住進病房之後,才體認到要康復的真正挑戰,這些都是平日未曾想過的問題,住院病人或門診病人,需要立即學會應用對抗疾病的真正保健,這好比突然沒有準備就上戰場一樣,會令人驚慌失措

除了醫護人員、探病或家人生病外,健康人平時不會去醫院「參觀」「練習」生病時該如何去面對與因應,在生病後,根本不能夠想像罹病時的不便與痛苦,只是想要趕快恢復往昔的健康生活,對家人和醫護人員的依賴突然提升,但其實疾病的復原需要時間和耐心,不可能有速效。 

photoAC by acworks圖/photoAC by acworks

在指導衛教和病患感受之間,其實存在著一道看不到的鴻溝

我曾看過一個指導如何使用拐杖的衛教短片,主角是一位護理師,很認真示範各項正確使用方式,包括上下樓梯、平地移行,起立坐下等,看起來似乎還不錯。

但下方讀者的留言中,有一則提到「如果找一個真正腳受傷的人,影片就不會是這樣的。」這位留言讀者可能照顧過、甚或體驗過骨折康復的艱辛過程,才有感而發,但這也突顯出,在指導衛教和病患的感受之間,其實存在著一道看不到的鴻溝,但這卻是很少被重視的 

一般人在平時通常不會想去學習復健技巧,只期望醫學進步無限,生病時請醫師打支針吃個藥就會好了,但事實不然。

例如,骨折病人常常會覺得不容易做到康復保健的配合,原因很多,包括骨折讓病患覺得疼痛,想要運動時會牽動骨折部位,刺激到局部神經,導致疼痛加劇。

其次骨折時局部的肌肉也可能同時受傷,損壞肌肉血液循環,減少代謝和能量供給功能,使肌肉萎縮無力,讓這些肌肉從事運動,會引起疼痛和肌肉痙攣,加重局部症狀;在短短幾天的臥床後,肌力會快速減退,體適能減退後,更會覺得力不從心;生病時分解代謝會增高,局部肌肉代謝能量負擔更大,但卻因為疼痛或吃藥,食慾因而減退,營養攝取不足,讓病患容易疲憊,因而作罷。 

罹患慢性病者除了解疾病知識,也需演練疾病的復健項目

人體的健康是對抗疾病才能保有的若以戰備演習的觀點來看,平日從事健身運動,可以提升體能和免疫力,減少生病風險,但若未模擬受傷時的復健動作,只有生病時才會去學習一套新動作,在此種情境下,會造成相當大的負擔。

因此,罹患慢性病的病人,平日除了了解疾病知識之外,也需演練疾病的復健項目,網路上有許多指導的影片,示範各種基本動作,但在門診和病房的衛教指導,也很有助益。

日常健身運動項目中,可適量加上保健的觀念,例如加上一些指導在受傷時有利康復的保護動作,也一樣可達到運動效果,有待各領域的專業的指導和落實。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