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茲海默症為主題的電影,繼茱莉安.摩爾以《我想念我自己》、安東尼·霍普金斯以《父親》分別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主角獎後,中國84歲的女演員吳彥姝憑藉電影《媽媽!》獲得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最佳女主角,成為了一位「高齡影后」。
預估2035年前後,中國進入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三成
高齡化與阿茲海默症都是許多國家所關切的議題,中國60歲以上人口超過2.6億,占人口的18.70%,其中60歲到69歲占55.83%,十三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增加1300多萬人,但是在十四五期間,根據專家預測,中國的老年人將增加5700多萬,總數將超過3億,預計2035年前後進入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三成。
阿茲海默症是認知症各種類型中比例最高的一種類型,因高齡化造成許多國家認知症罹病人口不斷增加,根據流行病學預估,中國有1507萬60歲及以上的認知症患者,其中983萬人患有阿茲海默症,392萬人患有血管性認知症,132萬人患有其他類型的認知症。此外,60歲以上人群中輕度認知障礙(MCI)的患病率為15.5%,其中有3877萬人受其影響。
中國認知症罹病人口就有1507萬,幾乎是全世界的1/3
全世界也不過預估有5500萬認知症罹病人口,中國就有1507萬,27.4%強,幾乎是全世界的1/3,中國高齡化人口增長速度較快,與高齡化相關的疾病包括認知症的發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明顯較高。
因此,近年來許多國家,包括美國、日本等為反映社會現象與問題,紛紛拍攝阿茲海默症有關電影,《我想念我自己》、《父親》、《明日的記憶》等,今年中秋節中國上映的《媽媽!》這部電影所探討中國的兩大面向:高齡化、認知症照護。
中國電影《媽媽!》技巧地將電影走向戲劇化的「老照護老」
這其中編劇兼導演楊荔鈉很技巧地將電影劇情走向「老照護老」,但卻是以戲劇化的方式表現:85歲母親(吳彥姝飾)去照護罹患阿茲海默症65歲的女兒(奚美娟飾),不是65歲的女兒去照護85歲的母親。
一位84歲、一位67歲,白髮皺紋,一覽無餘——這樣的「雙女主」配置在中國銀幕稱得上罕見。導演楊荔鈉說,讓這樣一對老年母女的形象在銀幕上被看到,是她工作的野心。
圖/電影《媽媽!》劇照,伊佳奇提供
這些年,在大銀幕上看到的通常都是很青春靚麗的形象,尤其是女性,往往都是由一些大明星來演繹的。很少看到這樣質樸、有年齡感的形象。但或許就是因為這種少見,才成了楊荔鈉工作的一個野心:
❝「我看看我的這一對老演員,她們是那麼好;這樣的老年母女,在生活當中隨處可見。我為什麼不能讓觀眾在大銀幕上看到她們?」❞
她們身上都有一種書卷氣,就是楊荔鈉想在片中塑造的一對老知識份子母女的形象。
電影可以走向唯美,但現實的認知症照護是挫折、痛苦、無奈
但這也陷入這部電影與現實脫節的一個陷阱,知識份子畢竟在中國人口中是少數,更何況罹患認知症是一般普羅大眾,尤其是社會最低層的弱勢族群,根本毫無病識感,遑論是如何面對認知症照護,知識分子在認知症照護上,電影的表現可以走向「唯美」,但現實的認知症照護是挫折、痛苦、無奈、甚至照護者與被照護者一起同歸於命吧!
同為大學退休教授的母女倆攜手對抗遺忘,媽媽也從古靈精怪的「老頑童」變成為患病女兒遮風擋雨的「母狼媽媽」,她們所有的相處方式都是在彼此尊重,互相都很體面的情形下進行的。在家庭生活已經失序的情況下,母女之間也都是理解體諒、沒有埋怨。女兒罹患阿茲海默症後,媽媽很懂得照顧女兒的分寸,一直在保護她的尊嚴。
在片中,女兒生病以後,反而做回了一個小孩,臉上會有一些笑容,也會開始搶母親的菜吃、吃飯也更香,也終於可以開始跟母親袒露心裡最深處的秘密。
圖/電影《媽媽!》劇照,伊佳奇提供
她被過去的錯誤束縛了一輩子,認知功能退化之後,她和母親重新開始了一種新的關係,讓母親去瞭解她、照顧她,終於到達了一個被解放的人生。
這些對一個認知功能退化的女兒來說,不見得不是好事。但同時,她已經不認得自己的媽媽、無法再為當年的錯誤道歉,這又是一種悲劇。
認知功能退化會使阿茲海默症患者行為開始與以往、正常不同
認知功能的退化會促使阿茲海默症患者行為開始出現與「以往」、「世俗」、「正常」不同,因為記憶、辨識、決策、語言、方向感、現實導向等能力逐漸喪失,劇中出現母女一同去逛超市,女兒拿了商品放進口袋沒有付錢就離開超市,被旁人「以為」是「偷竊」,母親為維護女兒的尊嚴與退化狀況,情急之下,瘦弱的她竟然去打了對方,為了保護女兒,儼然變得強壯。
圖/電影《媽媽!》劇照,伊佳奇提供
所以在這部影片裡面,很多情節就像一個雙刃劍,有殘忍也有溫暖;有慈悲也有傷害;有苦痛也有愛戀。這一點就很像現實的生活,但是即使在認知功能無情的退化之中,還是可以看到屬於母親、屬於女性、屬於人的那種光輝。
對於阿茲海默症的關注,和楊荔鈉對老年群體的關注是一體的。目前中國的民眾對這個群體的認知還是很有限。片尾有一些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紀實影像,都是楊荔鈉一直在短視頻平臺上關注的。
片中母女有一個暗號,手指劃過火焰三次(或打三次響指)意味著「我愛你」,從女兒很小的時候, 一直到她們的暮年,她們都會用這種暗號交流,其實,這也反映阿茲海默症患者長期記憶、動作記憶仍保留,家人在溝通互動中,不妨多利用過去所熟悉的肢體語言交流。
圖/電影《媽媽!》劇照,伊佳奇提供
家人間的愛是最真誠的,尤其認知症家庭,有了愛這樣的支撐,生活裡可能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恐懼、沉重、挫折,倘若能在有社會資源提供照護知識與技能,讓民眾與認知症生活在一起,從認識它、接受它、到生活在一起,照護的悲劇自然減少。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