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女星林欣霈無預兆罹甲狀腺癌!女性機率高3倍,50歲上下好發2件事預防 | 健康遠見
抗癌

女星林欣霈無預兆罹甲狀腺癌!女性機率高3倍,50歲上下好發2件事預防

女星林欣霈無預兆罹甲狀腺癌!女性機率高3倍,50歲上下好發2件事預防 女星林欣霈無預兆罹甲狀腺癌!女性機率高3倍,50歲上下好發2件事預防。取自臉書@林欣霈-霈霈

34歲女藝人林欣霈,17日於臉書公開近三個月對抗「甲狀腺癌」的歷程,幸甲狀腺癌僅是初期,目前已完成療程,後續需定期回診追蹤。甲狀腺癌多發生在女性,除了林欣霈以外,藝人寶媽、前副總統呂秀蓮都曾罹患過甲狀腺癌。 

林欣霈昨於臉書分享抗癌歷程,先前於健康檢查時發現甲狀腺結節數量異常,透過超音波以及穿刺檢查發現,甲狀腺周邊漲了5到6顆腫瘤,其中一顆鈣化,長達3公分,檢查結果為「惡性腫瘤」,確診為甲狀腺乳突癌,所幸初期發現,經過多月治療目前病況穩定,後續持續完成放療,可定期回診追蹤。

● 什麼是甲狀腺癌?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聖為表示,甲狀腺位在兩條鎖骨正中間凹陷處,往上1.5公分左右,靠近男性喉結位置的下方。甲狀腺主要負責分泌甲狀腺荷爾蒙,又被稱為甲狀腺素,負責調節新陳代謝、心跳等。

根據研究,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女性遠高於男性,比例大約是3比1,造成甲狀腺病變,較為明確的證據顯示,與幼年時曾暴露過量的放射線有關,如曾接受頭頸癌、腦瘤等放療,會大幅增加成年後出現甲狀腺癌的機率。

許多文章顯示,甲狀腺癌女性高於男性,主要與壓力、內分泌失調有關,張聖為表示,臨床上確實有蠻多個案有這類的現象,但研究並未明顯證據證實。

甲狀腺癌好發年齡約在50歲上下,九成的甲狀腺癌屬於良性,僅一成為惡性甲狀腺癌。甲狀腺癌分為四大類型,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髓質癌、甲狀腺分化不良癌,其中以甲狀腺乳突癌為最多,占整體的八成到九成,通常乳突癌的患者會有三到四成的機率,已經出現頸部淋巴轉移,剩餘的一成則以甲狀腺濾泡癌為主,甲狀腺髓質癌以及甲狀腺分化不良癌發生機率少之又少。

張聖為表示,林欣霈於34歲罹患甲狀腺乳突癌,雖然年輕但治療預後較佳,若大於55歲才被發現罹患甲狀腺乳突癌,有更高的機率出現淋巴轉移,且治療預後較差。

● 甲狀腺癌有什麼症狀?

張聖為表示,無論是甲狀腺癌或是甲狀腺結節等,有八成以上的患者不會有任何症狀,僅有二成左右會出現聲音沙啞、吞嚥困難、摸得到腫塊等。

多數的甲狀腺疾病患者都是透過健康檢查被發現,如檢查頸部超音波、抽血檢測甲狀腺功能等,或是本身有甲狀腺亢進或低下者,定期追蹤發現。

● 甲狀腺癌如何治療?

張聖為表示,甲狀腺癌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甲狀腺癌經切片檢驗為良性,手術治療的前提則是評估甲狀腺癌是否已影響到患者,如腫瘤壓迫到聲帶、外觀不佳、影響吞嚥等,良性腫瘤切除,不一定會切除整片甲狀腺,也不會切除淋巴。若是惡性甲狀腺癌,則建議立即手術,避免淋巴轉移通常都會一起切除淋巴。

進行手術治療後,避免惡性癌細胞殘留,會搭配放射性碘131治療,原理是甲狀腺素會與碘結合,讓結合後的甲狀腺素成為標的,進行放射治療,徹底消除惡性的癌細胞。後續則是服用甲狀腺促進素等方式治療。

● 如何預防甲狀腺癌?

避免罹患甲狀腺癌,張聖為表示,第一預防輻射線暴露,減少不必要的X光檢查,第二是查看自身是否有癌症家族史,定期做健康檢查;其餘的方式則是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攝取充足的營養、調節生活壓力、保持運動等。如果有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低下,應定期追蹤服藥,避免有癌變的機率。

取自臉書@林欣霈-霈霈圖/取自臉書@林欣霈-霈霈

延伸閱讀

甲狀腺癌早期多無症狀!女老師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AI輔助揪出癌變

本文轉載自2022.10.18「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