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BA.5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1萬6538例本土個案及2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4例死亡。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今日新增病例為時隔84天以來新低,也比上周同期2萬2593例下降了26.8%。另新增本土首例BQ.1個案,為一名4歲多女童感染源不明。
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國內新增16,56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538例本土個案及2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4例死亡。
「BQ.1爆本土首例」4歲女童感染源不明,打過1劑出院轉居家照護中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上周檢測97例本土基因定序,其中94例BA.5(佔97%)、2例BA.2,1例BQ.1,其中BQ.1更是國內本土首例。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羅一鈞補充,該名BQ.1本土個案為一名家住北部的4歲女童,曾接種過1劑疫苗,於10月24日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發病當日至急診採檢PCR陽性確診,因症狀曾短暫住院3天,於10月26日出院轉居家照護;因未發現與境外來源相關的接觸史,故推判為社區感染個案。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截至目前國內今(2022)年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XBB為7例、BF.7為4例、BQ.1為6例、BA.5為1,215例、BA.4為104例、BA.2.75為63例、BA.2為1,028例;另累計本土確定病例XBB為1例、BF.7為1例、BQ.1為1例、BA.5為1,107例、BA.4為5例、BA.2為2,527例,尚無BA.2.75本土確定病例。
已佔美國35%,BQ.1變異株是什麼?
●BQ.1是Omicron BA.5次分支變異株之一,根據世衛10/26公布資料,BQ.1變異株及其子代已於至少65個國家檢出,11/2世衛公布之BQ.1盛行率已達9.0%。
●BQ.1近期主要於美國和歐洲成長快速,例如美國佔比已達35%。
●世衛10/27表示,相較於其他Omicron主要流行株,BQ.1的疾病嚴重度未增加,但BQ.1的新突變可能具有免疫逃脫優勢,因此可能有較高的重複感染機率。現有疫苗(包含原始株與次世代疫苗)對BQ.1感染的保護效果可能減少,但對於重症的保護效果應無重大影響。
●世衛評估XBB及BQ.1變異株及其子代演化歧異程度尚不影響現有公衛應變作為,致病力無明顯增加。
因應建議:遵守防疫規定和篩檢措施、接種次世代疫苗。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增34死!30多歲女染疫亡「咳嗽、呼吸喘一周」至急診搶救12天病逝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5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3例具慢性病史、22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9月22日至11月4日,死亡日期介於11月1日至11月4日。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通報死亡個案中年紀最輕的為一名30多歲女性,本身有心臟病、酒精性疾患,未曾接種過任何一劑疫苗。於10月中下旬,因咳嗽、呼吸喘持續一周,於10月21日至急診就醫,經檢查為嚴重肺炎和病友呼吸窘迫症,當場於急診插管使用呼吸器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
同日PCR採檢為陽性確診,於當日即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免疫調節等藥物來治療嚴重肺炎症狀,但不幸的雖經過積極救治,仍不幸於搶救12天後的11月1日過世。死因為新冠肺炎合併呼吸衰竭與敗血性休克。今日無新增兒童或青少年重症或死亡個案。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22縣市皆有確診:新北逾2千例,台中、高雄、桃園、台北次之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6,538例本土病例,為7,783例男性、8,746例女性、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
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720例),台中市(2,375例),高雄市(2,229例),桃園市(1,760例),台南市(1,515例),台北市(1,339例),彰化縣(843例),屏東縣(536例),新竹縣(437例),苗栗縣(375例),南投縣(369例),雲林縣(367例),嘉義縣(329例),新竹市(323例),基隆市(214例),宜蘭縣(212例),嘉義市(212例),花蓮縣(172例),台東縣(83例),澎湖縣(64例),金門縣(59例),連江縣(5例)。
境外移入增23例,分別自韓國、美國等國入境、另18例調查中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韓國、美國、越南、香港、荷蘭(各1例)移入,另18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0月7日至11月6日。
指揮中心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