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百健(Biogen)和日本衛采(Eisai)聯合開發的抗阿茲海默症實驗性藥物「Lecanemab」,在三期臨床試驗中顯著的減緩了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問題,但卻有危險的副作用風險,在1800名受試者中,有14%出現腦部微出血的症狀、5名病患大量腦出血,還有另外2人在過程中死亡。這項研究結果於11月29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阿茲海默症臨床實驗(Clinical Trials on Alzheimer's Disease)會議發表。
外電報導,研究人員公布了備受關注的阿茲海默症新藥「Lecanemab」實驗新細節。樂觀數據顯示,這款日本衛采與美國渤健公司合作開發的藥物可以減緩認知衰退。
病患使用Lecanemab治療,臨床認知症評估量表中認知衰退數據下降27%
百健和衛采在29日公布了實驗數據,他們對1800名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進行了為期18個月的臨床試驗後,發現與安慰劑相比,使用「Lecanemab」治療的病患在臨床認知症評估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 CDR)中的認知功能退化數據下降了27%,顯示新藥確實能夠改變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病程,「Lecanemab」導致認知功能的量度降幅適度減少(moderately less decline),成為第一款產生如此積極實驗結果的同類藥物。
受試者中17.3%出現腦出血的跡象,另2人在過程中死亡
值得關注的是,在「Lecanemab」的臨床試驗者中,但服用Lecanemab的患者有約17.3%出現腦出血的跡象,安慰劑組比例則為9%。Lecanemab組的實驗對象有12.6%出現腦腫脹,安慰劑組比例為1.7%,甚至還有2人在實驗過程中死亡。
早在9月底,衛采與百健就曾發布的新聞稿就指出,「Lecanemab」也會「罕見帶來嚴重副作用,如腦水腫和出血」。根據當時報導,兩家公司表示,需要更長的實驗,以確定「Lecanemab」在早期阿茲海默症的療效與安全。
對此,妙佑醫療國際(梅奧診所Mayo Clinic in Rochester)彼得森博士(Ronald Petersen)指出,所有能夠降低類澱粉蛋白(β–Amyloid)的藥物都有增加腦出血的風險。不過他認為「Lecanemab」的主要和次要研究成果,以及類澱粉蛋白的有效降低都令人非常印象深刻。
耶魯醫學院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主管范迪克醫師(Dr. Christopher Van Dyck)在舊金山舉行的阿茲海默症臨床實驗(Clinical Trials on Alzheimer's Disease)會議展示實驗療效結果時表示,「Lecanemab」減少了早期阿茲海默症的類澱粉蛋白標記物,致使在18個月的所有認知與功能的量度降幅均低於安慰劑。
圖/Unsplash by Robina Weermeijer
阿茲海默症協會:呼籲FDA加速批准Lecanemab審批申請
阿茲海默症協會(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也表示,數據證實該藥物可以有效地改變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病程,並呼籲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這項藥物的加速審批申請。
這項突破性結果引起了醫學界高度關注,因為在全球的5500萬名認知症患者中,患有阿茲海默症的比例就佔了超過2/3,然而相關領域過去幾十年的實驗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衛采的股價也在30日上午上漲3%,百健股價則在盤後交易中上漲 0.9%。自9月底公佈試驗的初步結果以來,這2家企業分別上漲了約60%和47%。
研究人員:Lecanemab要實際投入阿茲海默症治療依舊困難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仍認為,「Lecanemab」要實際投入到阿茲海默症的治療依舊困難,不只是因為該藥物具有高危險的副作用風險,其價格還十分昂貴,患者每年須花費1到3萬英鎊(約新台幣37至111多萬元)在至少18個月的療程上,因此有人評估相關藥物被允許上市的機率不大。
英國神經退化障礙專家斯皮里斯-瓊斯(Tara Spires-Jones)也坦承,目前距離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授權使用「Lecanemab」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藥物無法逆轉阿茲海默症。
Lecanemab的副作用是否會讓它走向與阿杜荷姆一樣的命運?
2021年6月,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加速批准百健單抗藥物阿杜荷姆(Aduhelm)上市,用於治療早期阿茲海默症。此舉引發全球鋪天蓋地的關注與爭議。人們感到鼓舞的地方在於,這是自2003年以來,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首款阿茲海默症新藥,同時也是阿茲海默症被命名100多年來,食品藥物管理局首個批准的疾病修正類藥物。
而爭議的焦點在於,此前由於阿杜荷姆曾因臨床試驗的不完整性及兩個III期試驗結果相互矛盾,被食品藥物管理局諮詢委員會幾乎一致否定,甚至有3位食品藥物管理局諮詢委員會專家接連辭職,以示抗議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作為。
2021年7月8日,食品藥物管理局宣佈縮小阿杜荷姆適用人群範圍和使用方法,使之與臨床試驗中研究的疾病階段和人群相一致,僅僅用於治療輕度症狀的阿茲海默症患者。獲批僅僅一個月後就遭縮小適用人群,讓本就飽受爭議的阿杜荷姆再度陷入更加陷入尷尬之地。
此外,給藥難以及費用高昂:患者接受阿杜荷姆治療需要在醫院靜脈給藥(約1小時)並配合監控,每4周注射一次,每次注射約4312美元,高劑量藥物的成本約為5.6萬美元/年,對於患者而言,這無疑是一筆高昂的治療費用。
阿杜荷姆上市後風波不斷、業績不佳 、副作用問題發酵、日本及歐洲上市申請遭要求更多資料延後審核或遭拒絕。2021年10月,百健發佈三季報稱,公司在第三季度收入27.79億美元,同比下降18%。其中,阿杜荷姆僅營收30萬美元,換算出大約在3個月內,僅有70人/次使用,這似乎大大低於外界對於使用該藥的人群將達到數千名患者、及數千萬美元收益的預期。
2022年4月7日,美國聯邦醫療照顧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宣布,俗稱紅藍卡的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限制在申請使用阿杜荷姆藥物給付,訂定嚴格限制,只提供給參加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或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授權臨床實驗的患者,此舉等於宣判阿杜荷姆無期徒刑。
所以百健全力投注在阿茲海默症實驗性藥物「Lecanemab」上,但「Lecanemab」的副作用是否會讓它走向與阿杜荷姆一樣的命運,對全球近五千萬的阿茲海默患者又是一大考驗,至少知道「Lecanemab」適用對象為早期輕度患者,實驗結果是使用「Lecanemab」治療的病患在臨床認知症評估量表(CDR)中的認知功能退化數據下降了27%,不是治癒阿茲海默症,至於「Lecanemab」未來的命運,只能靜觀其變。
參考資料:
1.Alzheimer's drug from Eisai and Biogen slows cognitive decline, side-effects in focus
By Deena Beasley November 30, 20221:15 PM GMT+8Last
2.New Alzheimer’s Drug Shows Positive Results but Side Effects
The drug from Eisai and Biogen slowed cognitive decline in study volunteers, but many had brain bleeds, swelling or other side effects
By Joseph Walker Nov. 29, 2022 7:50 pm ET
https://www.wsj.com/articles/new-alzheimers-drug-shows-positive-results-but-side-effects-11669766449
3.EISAI PRESENTS FULL RESULTS OF LECANEMAB PHASE 3 CONFIRMATORY CLARITY AD STUDY FOR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AT CLINICAL TRIALS ON ALZHEIMER'S DISEASE (CTAD) CONFERENCE
3.NEWS PROVIDED BY Eisai Inc. Nov 29, 2022, 19:50 ET
4.Drug slows cognitive decline in Alzheimer’s patients, study reveals
Antibody therapy lecanemab removes clumps of protein called beta amyloid that builds up in brain
Guardian News Ian Sample Science editor Wed 30 Nov 2022 00.50
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22/nov/30/drug-slows-cognitive-decline-in-alzheimers-patients-study-reveals
- 健康遠見 伊佳奇 2021-12-21
6.獲得FDA批准的阿茲海默症藥物Aduhelm,實驗傳出死亡案例
- 健康遠見 伊佳奇 2021-12-21
7.繼百健「Aduhelm」後,美FDA再認定2款阿茲海默症新藥!
健康遠見 伊佳奇 2021-06-28
8.減緩阿茲海默症認知退化藥物「Aduhelm」停看聽!12大QA一次看懂
健康遠見 伊佳奇 2021-06-10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