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只是聊聊天?我需要諮商嗎?從理科太太認識真正的心理諮商是什麼 | 健康遠見
情緒

只是聊聊天?我需要諮商嗎?從理科太太認識真正的心理諮商是什麼

【諮商放大鏡】
只是聊聊天?我需要諮商嗎?從理科太太認識真正的心理諮商是什麼 只是聊聊天?我需要諮商嗎?從理科太太認識真正的心理諮商是什麼。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編按:百萬YouTuber理科太太最近以自身經歷過100多個小時諮商經驗,與線上學習平台合作開設「諮商筆記」課程一事,引起大眾對於心理諮商的熱切討論。但究竟什麼是心理諮商?只是單純聊聊天?心理諮商在做什麼?開始心理諮商前需要做好哪些心理準備?一文解答3大常見疑問!

做為一名諮商心理師,這幾年我常經驗到的是人們雖然肯定諮商的價值,但是當他們真的聊起諮商在做什麼時,卻都說不太出來。有的人會說,覺得心理師會一直給建議,但也有看到有人覺得心理師都不告訴他怎麼做,只會一直問他感覺到什麼。但是這兩種狀況是相互矛盾的,諮商怎麼可能同時被批評做太多,卻又被批評什麼都沒做?

類似的狀況還有「如果我說不清楚自己的困擾怎麼辦?」「可是諮商又改變不了讓我困擾的那些人」,都是我經常聽到的說法,但這些其實都與諮商進行的概念與方式有落差。

這讓我感覺,也許我們在強調諮商效益的同時,還需要多說明的部分是「諮商中到底在做什麼」,以及諮商可以怎麼幫助到你,或許這樣的說明可以讓你更了解諮商是什麼,以及自己是否適合使用這個管道。

延伸閱讀

回應理科太太:接受過100小時諮商經驗,出來開課談心理諮商合適嗎?

諮商怎麼產生改變?

你有沒有注意過,身旁有些人會對一些事情特別的焦慮?即使你可能告訴他不要緊張、事情沒有這麼嚴重,對方還是擔心到停不下來。你可能在一旁會覺得很無奈,給什麼建議他都聽不太進去,到底怎樣可以讓他不要這麼焦慮?

其實這樣的狀況,正是諮商最擅長處理的範圍。一般人習慣遇到別人有困難,就是給別人建議、或者要別人不要難過、不要生氣,但這不一定能夠發揮作用,背後的原因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固定思考跟感覺的模式。模式的形成是經年累月的結果,長期累積的價值觀與思考方式都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很難因為別人說幾句話就改變原本思考的習慣。

諮商的過程就是去看到這個模式,看看這些固定的模式有沒有調整的空間;重點不是問題怎樣得到立刻地解決,而是你自己會怎麼想、怎麼看,然後協助你找到一個新的因應方式。例如,一個焦慮的人過去一直被爸爸嚴格的要求,但是當他看到爸爸對自己的影響,也知道其他人不會用跟爸爸一樣的方式對待他時,他原本的模式發生調整,就不會再那麼緊張了。

諮商改變不了其他人,但是可以改變你面對他們的方式

有些人會說,我先生很豬隊友讓我很困擾沒錯,但來諮商我先生也不會改變啊!類似的質疑像是諮商又不能幫我找到女朋友,來諮商我的工作還是很忙、壓力很大啊,那這樣去諮商有什麼用?

回到前面一段的描述,諮商改變的是個人的模式,因此確實無法直接改變你所處的環境,也無法改變你身邊的那些人,但諮商能改變你思考、看待以及面對他們的方式。也許他還是一樣豬隊友沒錯,但是透過個人模式的調整,也許你能夠減少心情受到的影響,或者可以選擇直接斷絕關係,而這些行動是原本的你做不到或不知道的。

活在這個世界上,人總是處在不同的人際關係與社會空間裡,確實有很多事情不是你能夠控制的。但即使有這麼多的無法控制,至少你還能夠控制你自己,諮商企圖創造的就是這樣的空間。

延伸閱讀

理科太太售「諮商日記」有違法嗎?衛生局解答

怎樣的狀況會需要去諮商?要做多久?

諮商的目的,是在協助你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或者減少正在經歷的痛苦,所以如果你生活中持續感受到痛苦難以解決,或者因為一些變故而經歷很大的壓力,那麼諮商也許是可以選擇的方式之一。

在目前的自費市場中,許多人仍然會覺得諮商的費用較高,因此會很在意諮商的頻率及次數。通常而言,這個問題取決於個人想要處理的目標,以及可以負擔的程度:如果說需要處理的目標很深很廣,例如曾經被家暴的經驗、探討幼時成長經驗的影響,那麼勢必需要較多的次數,但如果處理的目標是一個比較明確的範圍,例如「我想決定我要不要分手」、「我想減輕工作上的壓力」,就可以用比較少的次數來解決。

由於諮商的內容是保密的,因此我也有聽過有個案去諮商,就是單純想找人抒發而已。他們會覺得,有些事情說太多怕身邊的人不想聽,又怕他們聽了會影響彼此的關係或他們對自己的印象,因此需要有一個願意聽又不會評價他們的存在,而諮商就成為了他們的選擇,所以他們有個出口講完就好了,談個幾次就解決。諮商的目標、進行次數及頻率都是有彈性的,都是可以跟心理師討論後,依據個人需要調整。

在大略了解諮商的過程後,之後我會企圖介紹在諮商中你可能會感受到的經驗,相信先有這些部分的了解,可能可以減少你進入諮商的焦慮,也更深入的了解諮商到底是什麼。

作者: 陳劭旻諮商心理師、謝筱柔諮商心理師

共同作者介紹:

謝筱柔 諮商心理師

關注主題:LGBT多元性別、性侵與家暴、創傷治療、關係修復、伴侶及家族治療。

https://www.facebook.com/carpediem1781

https://carpediem1781.medium.com/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