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COVID-19疫情引發藥荒,台灣出現普拿疼、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布洛芬(Ibuprofen)等退燒藥缺貨現象,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今上午表示,現階段第一步研擬將由藥局向顧客進行勸導性「購買限量」,但也提到「若疫情嚴重,不排除嚴格管制相關藥物購買量。」而隨著消息傳出,外界也好奇是否會像口罩、快篩一樣採取實名制?
針對退燒藥一事,王必勝表示,指揮中心一直跟藥師公會全聯會有非常密切的聯絡,若全國各藥局有異常購買的狀況,都會回報給全聯會。
而根據回報,之前普拿疼有大量購買狀況,現在已經擴及其他非普拿疼的乙醯胺酚成份藥物,也有所謂的大量採購情形。
王必勝:先勸導性「購買限量」,若情況嚴重不排除實名制
所以指揮中心也會盡快討論第一個階段,雖然不是強制,希望藥局能夠先以勸說,用限量購買的方式進行。但王必勝也坦言,如果之後搶藥非常嚴重,會再進一步考慮是否使用暫時性的實名制來做相關管制,但仍要看狀況嚴不嚴重。
不台灣,澳洲、日本和韓國都有藥物被搶購的情形
不過,指揮中心也觀察到報章雜誌、媒體報導,現在全球也不是只有台灣有這問題,看到澳洲、日本和韓國都有藥物被搶購的情形。所以指揮中心會一直觀察情況,若變嚴重就會啟動下一階段管制措施。
根據食藥署先前曾表示,國產口服退燒藥物暫無短缺。與普拿疼同成分的乙醯胺酚藥品,庫存量約有5400萬顆,原料藥仍有10.6個月用量,生產數量約21萬多顆;而非類固醇消炎藥的布洛芬藥品庫存量則有約91萬顆,原料藥可生產5個月供應量,數量約450萬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