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童年創傷心理學的研究,有3個重要的探討主題:一是「內在安全感」(inner security)、幼兒時期之後發生的童年逆境經驗(ACEs occurring after the earliest years)和羞恥感(shame)。了解這些主題的核心,有助於為第2篇~第5篇的實作練習奠定基礎。
內在安全感
這個世界無法預測,所以能感到安全是很珍貴的禮物。根據字典中的定義,所謂的「安全」(security)是平靜和免於恐懼、無需懷疑以及過度在意別人的論斷;這是一種安全感、確定性或自信,知道自己不會過度受到威脅,而這種感覺堅固、強大和穩定,且不太可能輕易消散。
我們透過學習技巧、累積經驗和汲取資源,就能獲得外在安全來抵禦外部威脅。而這種類型的外在安全包括:
財務安全:有足夠的金錢和財富(試想社會安全制度〔Social Security〕)。
人身安全:生活在安全的家庭和社區,能保護自己或請求他人保護你。
關係安全:夥伴會努力留下來並相互扶持。
工作安全:對自己的就業和教育充滿信心。
這些外在形式的安全性很重要,也值得追求。然而,由於這個世界難以預測,外在安全永遠不可能百分之百確定;為此,本書著眼於內在的情緒安全。當我們遇到困境時,讓我們繼續前進的就是內在安全,它是我們唯一可以持續依賴的安全形式。
內在安全更難定義,因為肉眼看不見,但你能如此感覺它:
一種平靜的感覺:感覺安定,沒有混亂;即使世界混亂,內心依舊平靜。
定錨於自我價值:不受外部事件影響,例如:股市的漲跌。
自我接納:儘管自己有缺點,依然能欣賞自己。
很高興能成為你自己:當攬鏡自照時內心充滿喜悅、感情和懷有自尊,不必自我懷疑或感到羞愧。
生活雖有不可避免的挑戰,但依然感到自在,不會過度擔心;相信自己可以妥善處理多數的事情。
無論別人如何論斷自己,依舊心平氣和。畢竟,他們也是不完美的人。
接受自己會失誤和犯錯,別人也會虧待你,但你知道自己還有其他的可取之處。
我仍閉上眼睛回家,而我總能從中汲取靈感。
──美國知名歌手 桃莉.巴頓(Dolly Parton)。
事實上,有時(甚至經常)感到不安全和不足是很自然的事情;只要身為凡人,誰都會有這種感覺。然而,只要我們逐漸學習新的技巧和獲取更多的資源,就能充分感受到內在安全。
你可以從原生家庭、長大後的愛情關係、精神資源和學到的關鍵應對技巧,在這混亂的世局中維持內在安全。如果你生而不幸,童年時沒有擁有愛戀紐帶和安全的依附經驗,你也可以學習去當自己的好父母,藉此滿足幼年沒能被滿足的需求,而這些正是本書的重要目標。
揭示創傷的存在
我們若是隱藏祕密,不僅表示這祕密有問題,甚至是造成我們生病的原因。把痛苦的祕密暗藏在心裡,是不健康的,想要治療傷痛和創造復原力,首先,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創傷究竟是什麼。正如你現在所理解的,了解使你痛苦的事物和原因有其治療的效用;讓暗藏的傷痛發洩,就能踏上治療之旅。
事實上,人們經常會發現,與懂得關懷與關愛他人的人談論童年創傷經驗,的確有點療癒。因此,許多醫療專業人員提倡要將童年創傷經驗的常規篩查納入醫療檢查,就像評估體重和血壓一樣。
根據一項大型研究指出,醫生要求患者告訴他們,透過篩查工具回報的童年創傷經驗對患者的成年生活有何影響。而那些患者指出,醫生真的聆聽了他們最深層的祕密,讓他們覺得自己「被接受」了,所以會想再回診。簡而言之,他們要保守祕密的壓力減輕了。根據學者指出,以這種方式篩查童年創傷經驗之後,病患的就診次數減少了35%,急診次數則下降了11%。
因此,你或許可以和你的醫生討論,是否可以去看心理治療師,不過前提是,心理治療師曾經幫助病患化解與童年創傷經驗相關的擾人記憶。
圖/Unsplash by Diana Polekhina
找出隱蔽的創傷,修復它!
你要給自己鼓勵,因為你的復原力很強,才能度過艱難的童年,熬過創傷與逆境經驗存活到現在。要意識到這點,必須具備重要的「內在力量」。因此,你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從培養內在力量開始,讓自己逐漸茁壯。
你要治癒傷痛和創造快樂,以此創造更快樂的童年。你要治癒情感傷痛,包括內心創傷。你以前處理逆境經驗時不知所措,才會受到創傷。受到創傷並不可恥。誰都可能曾經徬徨無助,但人人也都能學會如何復原。所以,第一步是治癒隱藏的傷口,如此才能毫無負擔地大步向前邁進。試想,你想穿過樹林,但腳踝卻折斷傷了,
這時會痛到無法欣賞美麗的大自然。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往前邁進以前,花點時間修復傷痛。同理,先治癒隱藏的情感創傷也是聰明的決定,如此一來,才能輕鬆自在地享受這名為人生的旅程。
創傷,在本質上會令人不知所措,因此建議最好尋求創傷治療專家的幫助。醫術良好的創傷治療師知道,光靠語言和運用邏輯幾乎無法深入足以治癒毒性童年壓力的記憶,因為這些記憶並非儲存在大腦的語言和邏輯區塊。治療創傷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治療師來協助你。只要找到這種治療師,就能大幅減輕痛苦,不必長期受罪。
創傷的基本概念
想一想你在前一個禮拜稍嫌不愉快的經歷;或許,很快地你就能想起事情的細節。所謂的記憶,有開始、中段和結束。記憶就像櫃子裡的文件,隨時可以拿出來,以適當的情緒看待它。你可以記住記憶是何時發生的,也可以在與其他記憶並存的情況下記住發生的事件。打個比方,假設你上個禮拜急著出門,卻找不到車鑰匙,因為你把鑰匙放在別的地方。這件事讓你很沮喪,但當你在其他時候做事有條有理時,你會發現找不到車鑰匙只是一個獨立的事件。
因此,你就會在沒有承受過度壓力的情況下,將這個記憶歸檔儲存。
現在,去思考創傷性記憶, 例如:虐待,會發現是不一樣的感受。當人承受毒性壓力時,冷靜且有邏輯儲存記憶的大腦區塊(就像文件櫃中的文件)不是尚未發展,就是處於離線狀態(回想一下前面提過的,人處在極端的壓力下,「生存意識」會壓過「邏輯思維」)。這時,創傷性記憶會儲存在「桌面」,彷彿就像存檔的唯一記憶,進而導致即使危險已經過去,我們仍會保持高度警覺。
創傷性記憶是充滿情緒的,因為人處在生存模式下必定會產生強烈的情緒,這樣才能促使我們起身戰鬥或逃離危險。「我很無助」或「如果我看起來不正常,沒有人會愛我」之類的想法,經常被嵌入到意識之下的記憶;這種記憶,通常是一種感覺,因為此時大腦的思考區塊要不是關閉,就是尚未開發。同時,這也是大腦有利於生存的「硬連線」(hardwiring),亦即一旦我們出於生存需求而要立即採取行動時,就不會過度思考。
另外,創傷記憶的碎片不會整合,也就是它們不會結合在一起。
因此,當人看到某件事而觸發創傷性記憶時,通常只會意識到一些片段的記憶。購物時,你可能會聞到某種古龍水的味道,但你不知道為什麼會感到噁心,或許那種味道讓你想起自己曾被噴灑那種古龍水的男人虐待;你也許會感到焦慮,卻不知道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那是因為大腦儲存對生存很重要的記憶時,通常不會去改變它們。因此,一旦這些記憶被觸發,即使我們不再需要做出生存反應,我們依然會以同樣的方式去回應。所以,只要我們逃避,不去處理或安撫最初儲存的記憶,這些記憶就很容易被觸發。或者,只有感受到壓力時才會觸發壓力記憶,從而使部分的記憶重新浮現;而這就稱為「情境依賴記憶」(state-dependent memory)。
治癒創傷性記憶的原則,是「再穩固」(reconsolidation),而這項原則之所以可行的理由,是因為「記憶是可塑的」。
換句話說,當我們把毒性記憶的各種層面帶入意識時,大腦就能去改變記憶。因此,如果你回憶起創傷性記憶的身體感覺、情緒、想法和景象,並將細節告訴尊重你的人,「尊重」就會開始去取代「羞恥感」;如果你能在重述創傷性記憶時讓自己平靜下來,「平靜」就會開始取代牽扯創傷性記憶的「喚起」(arousal)狀態。如果你能想像創傷性記憶的不同結果,新的景象就會開始取代舊的景象。簡而言之,最有效的創傷治療,其所依賴的是再穩固原則。
再次重申,誠如在第1篇提到的,創傷性記憶主要儲存在非語言的右腦,因此傳統的「談話治療」(talk therapy)通常成效不彰,至少初期是如此。
因此,當你運用本書的許多技巧去重新連接大腦時,還得應用再穩固原則,才能有效修復創傷。
你應該考慮創傷治療嗎?
當你開始踏上治療之旅時,可能會考慮是否要去看醫療專業人員,特別是尋求創傷治療師的幫助,讓你能化解童年創傷經驗所帶來的後遺症。
在我看來,熟練的創傷治療師就像教練或嚮導。世界級運動員通常會聘請一名教練來提供想法,請教練教授或加強所需的技能,並且隨時幫自己加油打氣;經驗豐富的導遊則能幫助你在旅途上收穫更多。同樣地,尋找熟練的醫療專業人員就像尋找教練或嚮導來增強你的復原力。因此,尋找合適的心理醫療專家是很明智的,如此一來,可以讓你更快復原,減輕不必要的痛苦。你這幾十年來根本不須遭受這種不必要的痛苦,因為創傷醫療專家每年都會開發越來越有效的方法來治癒人們隱藏的傷痛。
不過,人天生就會迴避痛苦的記憶。我們會麻痺情緒、否認過去的事情仍然使我們痛苦,或者對某件事成癮(好比吸毒、沉迷於賭博、瘋狂購物、賣力工作等)來掩蓋痛苦。然而,只要迴避記憶,記憶就會永久不變,並且很可能以讓你感到極度痛苦的方式,入侵你的意識層面。
而治療的目標,就是讓記憶「向前」發展,消除它使你痛苦的層面,並將記憶的碎片整合在一起。如此,創傷性記憶就可以像正常的記憶一樣,與其他記憶一起被儲存在文件櫃中,不會成為桌面上唯一的記憶。
獨自嘗試本書的技巧,或許就能使你感到很自在。不過,也可以去找一位治療師,讓他協助你掌握這些技巧,以及處理特別令你感到痛苦的記憶或症狀。而在本章的後續內容,將幫助你確定創傷治療師是否適合你。
圖/Unsplash by Annie Spratt
治療,真的有效嗎?
是的,治療確實有效,妥善的治療能減輕創傷症狀並提高自尊心。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實例證明,針對性虐待兒童和青少年的創傷治療可以提高受害者的自尊心;同時,治療會改變基因表現,從而使大腦更加平靜。
創傷倖存者經常「擔心他們的核心受損,無法挽回」。也許,你曾經看過心理治療師,但結果卻不佳,讓你以為誰都幫不上忙。
然而,我根據自身的經驗可以告訴你,心靈的黑洞不會深到讓人無法爬出來,只要你尋求正確的幫助,必定能重獲新生。我再強調一次,愛(連同平靜和安全)是治癒劑。成熟的愛會取代恐懼,癒合隱藏的傷口。
正如美國情感障礙研究教授湯馬斯.劉易絲(Thomas Lewis)及其同事在2000 年的著作《一個關於愛的普遍論述》(直譯:A General Theory of Love )中提到的:「愛不僅是治療的目的;它也是達到所有目標的手段。」而手術的觀點也適用於治療:「人唯有彼此相愛才不會做出瘋子的行為。」
何時考慮接受治療?
如果你目前還在猶豫掙扎,而且過了這麼久仍然無法化解痛苦,可能就要認真考慮接受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症狀甚至會持續惡化。如果你不確定治療是否有效,不妨問問自己,以下的症狀是否聽起來很熟悉。而只要接受治療,這些一直困擾你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除非經歷強烈的痛苦,否則你無法想起某些事情。
有「記憶入侵」(memory intrusion)的經驗,例如:噩夢、瞬間重歷其境或幻覺。
你或你的周圍環境似乎是不真實的。
飽受壓力時會精神恍惚、神志游移。
經常或長期感到不安,例如:感覺自己沒有價值、羞恥、內疚、恐懼、憂鬱、易怒或極度憤怒;如果總是消極或嚴厲自我批評,表示內心有尚未化解的痛苦。
對所有事情感到麻木,無法快樂。
有精神疾病,例如:焦慮症、恐慌症、憂鬱症或躁鬱症等,單靠意志力無法擺脫困境。
你正在或即將傷害自己,例如:自殘或以其他方式傷害身體;有輕生念頭或行為;不會好好照顧自己,好比需要就醫卻臨時逃避;睡眠不好、亂吃東西或不愛運動;從事性行為沒有保護措施;從事危險的行為,如:開快車或酒駕。
吸毒成癮、酗酒、沉迷賭博、暴飲暴食或沉迷工作,並且帶有創傷症狀(可以請治療成癮的治療師來幫助你處理創傷性記憶)。
在家中或職場無法發揮作用,例如:無法集中注意力或完成簡單的任務;會逃避別人或不去該去的場所。
受到壓力而無法入睡,或是白天過度疲勞。
年幼時形成的模式正在傷害你的人際關係。
感覺過去的某些事情,可能正在損害你的身心健康。
有某些記憶或症狀,壓得你喘不過氣來。
讀到本書的某些主題或進行書中提到的活動時感到心神不寧、情緒不穩。
(本文作者為國際復原力培訓創辦人;原文刊載於《背負創傷長大的你,現在還好嗎?:揭露童年有毒壓力對大腦和行為的影響,以「尊重平靜」取代「羞恥自厭」的自我修復練習》/幸福文化出版)
圖/《背負創傷長大的你,現在還好嗎?:揭露童年有毒壓力對大腦和行為的影響,以「尊重平靜」取代「羞恥自厭」的自我修復練習 》書封/幸福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