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你」就是你身邊5位朋友的「平均值」:幸福與否,關乎你與誰相處 | 健康遠見
人際

「你」就是你身邊5位朋友的「平均值」:幸福與否,關乎你與誰相處

勇於做出選擇,別讓生活中充滿讓人心累的朋友。
「你」就是你身邊5位朋友的「平均值」:幸福與否,關乎你與誰相處 《如何與朋友分手?》/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你與自己的關係,奠定了你生活中其他關係的基調。當你了解自己,並持續檢視自己所處的情況、感覺、需求等等,你就會知道要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哪裡和用在誰身上。(本文摘自《如何與朋友分手?》一書,作者為艾琳.法爾科納(Erin Falconer),以下為摘文。)

我們能否感到幸福、滿足和健康的一個要素,在於我們與誰相處。

勵志演說家吉姆.羅恩(Jim Rohn)有個著名的說法,即「我們是身邊最常相處的5位朋友的平均值」。事實上,我們會受到所有與我們持續相處的人影響,所以在選擇人際關係時,可以留意這點;若有明確目標是最好的,這樣人際關係才有意義。

但是,在你能清楚選擇要一同相處、親密交往的人之前,你必須先了解自己。當你不了解自己──你的價值觀、你的需求、你的優勢、你的弱點,以及你的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如何知道哪些友誼應該經營、哪些又可以淡化呢?簡單來說,你沒辦法知道。

在友誼中做出選擇,等同於你怎麼決定自己的時間運用。這麼做可能會讓你發現,你周圍盡是不支持你、不尊重你,最糟糕的是,並不真的看重你的朋友。或者情況相反,變成是你用這樣的方式去對待別人。也許情況不到那麼極端,你跟朋友之間只是缺乏持久的交心方式罷了。

我向好朋友潔西.德.洛(Jessie De Lowe)詢問照料和理解自己的重要性。她是個人成長專家和部落格「散發光芒」( How You Glow)的共同創辦人,她的職涯大部分都在探索如何與客戶一起釋放更深層次的自我。她跟我分享了以下的睿智觀察,相當能引起我的共鳴:

你與自己的關係,奠定了你生活中其他關係的基調。我們是彼此的鏡子,因此如果你是經常評判自己的人,你更有可能評判他人,也更可能感受到別人對你的評判。

對自己有負面感受和缺乏關愛,會干擾你在人際關係中充分顯露自己和用心感受的能力。當我們把滋養自己作為優先事項,並感覺自己的杯子是注滿的時候,我們就有更多的東西可以給予,也可以更自由地接受。這種能量的平衡交換,為健康的關係奠定了基調。

❝當你了解自己,並持續檢視自己所處的情況、感覺、需求等等,你就會知道要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哪裡和用在誰身上。❞

我們是身邊最常相處的5位朋友的平均值。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圖/我們是身邊最常相處的5位朋友的平均值。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那麼,該如何開始呢?

我們會聽到某些聲音(好吧,可能只有我這樣)讓我們把話說清楚,大多數人根本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你可能會認為自己是自我評價相當高的人,客觀地說,你知道自己很聰明、勤奮和善良。也許你也很風趣,還會給人很好的建議;也許你有裝飾物品的天賦,或是可以烤出一流的無麩質巧克力蛋糕。即使你知道自己有很好的特質,但對你自身而言,你仍然可能是一位很糟糕的朋友。這個問題就出在「自我對話」。

什麼是自我對話?指的就是整天在我們腦海中流竄的話語,可能涉及有意識的想法或評論(例如:哦,討厭,我忘了跟牙醫預約看診!),以及我們累積了一輩子的無意識看法和偏見(例如:哎,我的路邊停車技術很差!)。

大多數人允許腦海中充斥著相當惡劣的自我對話,你不相信嗎?請你先嘗試單純地觀察自己的想法,並且不要試圖改變它們;尤其是事情出錯時,請特別注意你的想法。例如,你遇上塞車,在一個重要的會議上遲到了,你腦子裡想的是什麼?

你是告訴自己:「這次運氣不好,以後我真的要給自己更多時間,這樣抵達會場時才能沉著且準備妥當。」還是你會直接說:「我真是個笨蛋!怎麼會有人無法準時到場?他們肯定都覺得我很失敗。」

請再想像一下,你發現自己被工作期限壓得喘不過氣,連續兩星期都無法去上飛輪課,當你想到這件事,腦海中會閃過什麼?你會說:「這段期間壓力很大,我最不需要做的事,就是為我沒有做的事自責。下週我要回健身房,我知道這麼做能大大地減輕我的壓力。」還是,你會像這樣:「嗯,看看我的體重!我從來無法堅持任何事情,幹嘛白費力氣?」

還有一種情況,是你甚至什麼事都還沒開始做。假設你注意到公司有新職缺,這個職位比你現在的工作高出很多,你一直努力工作,也很久沒加薪或升職了,這一刻你會鼓勵自己嗎?「我已經學會了很多技能,主管經常仰賴我不斷突破,她應該會希望我積極向上,在工作上保有雀躍之情。」還是你會說:「沒人會認為我是資深人員,說真的,我當自己是誰啊?」

在《關於愛與健康的三字真言》( The Three-Word Truth About Love and Being Well ,暫譯)一書中,精神科醫師克拉克.法爾科納(Clark Falconer,我父親!)談到我們選擇的文字是帶有力量的:

此刻我們明確知道,思考方式會改變一切。我們的話語是光明和能量、黑暗和痛苦的根源,只要我們一有什麼念頭,那件事就會開始發生。然而,多數人仍舊停留在較低的意識層面中,他們因為誤解和誤用了話語及其相關的感受,而沒發掘到高等意識中可用的龐大能量。」

換句話說,你可以選擇自己對事物的思考方式,這確實會改變你的感受。

《如何與朋友分手?清爽到不可思議的友情整理術》,作者:艾琳.法爾科納(Erin Falconer),大好書屋出版圖/《如何與朋友分手?清爽到不可思議的友情整理術》,作者:艾琳.法爾科納(Erin Falconer),大好書屋出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