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早期口腔癌治療存活率超過80%,5招教你自我檢查,及早發現 | 健康遠見
抗癌

早期口腔癌治療存活率超過80%,5招教你自我檢查,及早發現

早期口腔癌治療存活率超過80%,5招教你自我檢查,及早發現 早期口腔癌治療存活率超過80%,5招教你自我檢查,及早發現。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顯示,每年發現超過8000名個案被診斷為口腔癌,其中男性占90%,同時每年因罹患口腔癌而喪生的人數更超過3000人。雖然大家聞癌色變,但其實早期口腔癌5年存活率不低,第一期口腔癌存活率更高達85%。透過建立健康生活習慣、定期篩檢及早期治療,確保口腔健康,不是難事。

如何診斷口腔癌?5方法教你自我檢查

自我檢查

可以透過自我檢查判斷是否可能罹患口腔癌,檢查需對著鏡子並逐一觀察臉頰、嘴唇、臉頰內側、口腔頂、舌頭、口腔底、顎部以及頸部是否有異常。

觀面:查看臉部兩左右兩側是否對稱,有無腫脹硬塊或麻木的部位或張口困難,同時注意膚色有無改變,頸部以手指輕按,尋找是否有硬塊與觸痛。

翻臉:以手指撐開頰部使露出兩側黏膜查看黏膜組織顏色是否有紅、白或深色斑點。粗糙感、失去彈性或硬塊(正常為平滑有光澤的粉紅色),以手指摸牙齒與臉頰間的部位,檢查是否有硬塊,是否平滑。

弄唇:將上下唇往外翻使牙齦部分露出,檢查顏色與組織。

舔舌:舌頭用一塊紗布,抓牢舌頭,盡量往外拉,以檢查上舌面,舌頭左右擺動,檢查其靈活程度,同時檢查舌頭兩側。最後把舌尖抵著口腔頂,檢查舌頭下面,每一步都要注意腫瘤或異常的顏色。

看顎:頭往後仰嘴巴張大,檢查臼齒後部及硬軟顎顏色有無異樣、潰瘍,或硬塊。

口腔黏膜檢查

由醫師進行觸診或是目視口腔黏膜。

病理切片檢查

切片檢查不只能區分出良性與惡性病變,更能確定口腔癌的組織成分,進行治療。

斷層掃描及核磁共振

評估口腔癌的大小與影響部位,判斷頸部淋巴結是否有轉移跡象。

可以透過自我檢查判斷是否可能罹患口腔癌,檢查需對著鏡子並逐一觀察臉頰、嘴唇、臉頰內側、口腔頂、舌頭、口腔底、顎部以及頸部是否有異常。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可以透過自我檢查判斷是否可能罹患口腔癌,檢查需對著鏡子並逐一觀察臉頰、嘴唇、臉頰內側、口腔頂、舌頭、口腔底、顎部以及頸部是否有異常。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口腔癌前兆有哪些?口腔黏膜潰瘍6症狀注意,掌握7風險因子+5點助預防

口腔癌如何分期?該如何配合治療?

第0期

即原位癌腫瘤細胞局限在口腔黏膜上皮內,前期僅做病變處的切除,並視病情需要做頸部淋巴結切除。五年存活率約78.7%。

備註:口腔癌第0期五年存活率低於第1期乃因第0期個案數偏少,造成存活率數據變動性較高。

第1期

腫瘤的最長直徑小於或等於 2 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 (或遠隔 )轉移。

治療方式:前期僅做病變處的切除,並視病情需要做頸部淋巴結切除。五年存活率約84.7%。

第2期

腫瘤的最長直徑大於 2 公分但不大於 4 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 (或遠隔 )轉移。

治療方式:前期僅做病變處的切除,並視病情需要做頸部淋巴結切除。五年存活率約75.1%。

第3期

腫瘤的最長直徑大於 4 公分或已轉移到同側頸部一個淋巴結,此淋巴結之最長直徑不超過 3 公分。

治療方式:做病變處的切除,並視病情需要做頸部淋巴結切除;3、4期以上腫瘤則可能需切除皮膚或上下顎骨,切除後視情況進行重建,無法以手術治療的口腔癌病患,可以化學藥物合併放射線治療。五年存活率約61.8%。

第4期

●腫瘤侵犯鄰近的組織,如:穿過骨外層,深入深層肌肉、上頜竇、皮膚。

●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數目超過一個,不論是在原發病灶的同側、對側或兩側都有、或是淋巴結的最大直徑已超過 3 公分。

●已發生遠隔轉移。

治療方式:做病變處的切除,並視病情需要做頸部淋巴結切除;3、4期以上腫瘤則可能需切除皮膚或上下顎骨,切除後視情況進行重建。無法以手術治療的口腔癌病患,可以化學藥物合併放射線治療。五年存活率約38.2%。

口腔癌開刀後會損害顏面外觀?

過去,口腔癌的手術治療常因腫瘤太大而無法切除,如果醫師勉強為患者切除病灶,患者常因組織大範圍缺損,造成口腔運動、咀嚼、吞嚥等功能嚴重障礙,甚至顏面外觀缺損而影響正常社交生活。不過,這種情形在重建整形手術的進步後,已大為改善。除了手術切除率大幅提高外,對於保存口腔功能與改善顏面外觀,也有相當的進步。

若再輔以積極地復健運動,如:口腔復健運動,可以避免關節緊繃而導致口齒不清等副作用;頸部的復健運動,可保持身體的靈活性,能為自己爭取較好的生理狀態,維持較佳的生活品質。如有需要,亦可尋求專家協助,進行口語復健,增加溝通的能力,恢復自信。

如今口腔癌除了手術切除率大幅提高外,對於保存口腔功能與改善顏面外觀,也有相當的進步。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如今口腔癌除了手術切除率大幅提高外,對於保存口腔功能與改善顏面外觀,也有相當的進步。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智齒竟釀口腔癌!18歲男右下顎疼痛,竟是發炎組織轉變為口腔癌

口腔癌手術後,該如何自我照護?

維持呼吸道通暢:

手術後呼吸道分泌物會增加,因此,每二小時需翻身一次,以利肺部擴張將痰液咳出。每天需進行深呼吸、咳嗽,以避免肺擴張不全,必要時護理人員會予以抽吸痰液,協助排痰。

傷口照顧:

每天需更換敷料或塗抹藥膏,保持傷口乾燥。術後因手術傷口及管路留置造成不適,可依醫師指示使用止痛藥物緩解疼痛。

口腔清潔:

使用生理食鹽水或漱口水清潔口腔,維持傷口乾淨,減少因細菌滋生造成感染。

營養補給:

因術後無法立即由口進食,暫時需以配方奶由鼻胃管灌食以補給營養,在這段期間內,口水可以吞下,醫師會依傷口狀況,逐步請病人從開水→流質食物→軟質食物,採漸進方式進食。

張口復健運動:

因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可能導致顏面肌肉關節纖維化、僵硬或張口困難,此時需配合醫師指示進行張口復健運動,以減輕症狀。

標題:口腔癌早期治療存活率達80%,定期篩檢把握黃金治療期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篩檢率達約50%,就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率及26%死亡風險,且經檢查發現為早期病灶與及時接受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80%,如果延遲發現或治療,則晚期個案存活率不到40%。

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定期檢查口腔健康,政府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18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進而降低癌症的發生和死亡。 民眾可持健保卡(18至未滿30歲原住民請多備戶口名簿)至健保特約具牙科、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檢查,相關篩檢資訊請洽當地衛生局(所)、健康服務中心或至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

衛生福利部口腔癌防治

衛生福利部:定期口腔黏膜檢查 降2成6死亡風險! 口腔癌男性比例高 預防更勝治療

衛生福利部:國人每年超過3千人死於口腔癌 早期檢查 揪出病變

台灣癌症基金會口腔癌的症狀與自我檢查

長庚醫院:口腔照護須知

翻臉弄唇--口腔癌的自我檢查方法 -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