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長輩不需要智慧型手機?研究:社會孤立恐增失智風險,科技工具有解 | 健康遠見
失智

長輩不需要智慧型手機?研究:社會孤立恐增失智風險,科技工具有解

長輩不需要智慧型手機?研究:社會孤立恐增失智風險,科技工具有解 長輩不需要智慧型手機?研究:社會孤立恐增失智風險,使用科技工具有解。photoAC by coji_coji_ac

失智症是一種漸進性的大腦退化疾病,當中又以阿茲海默症最為普遍。其導致的認知、情緒、行為等障礙,常造成當事人的社會職業功能下降,最後往往需接受長期照護。由於目前尚無法根治,故僅能透過藥物、職能、物理等治療,減緩病情惡化的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發表在《美國老年病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的兩篇報告分別指出,社會孤立(social isolation)是老年失智的重要危險因子,而透過使用智慧型手機等科技工具,和他人互通有無則有助降低該因子的影響。 

所謂「社會孤立」為客觀上的社會網絡連結不足,個體與他人社交互動的質與量較低,亦即缺乏社會接觸,未定期與人來往。

第一項研究由服務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高齡醫學專家湯瑪斯.卡德喬(Thomas Cudjoe)博士所主持,其和公衛學院的同事合作,針對名為「國家健康和高齡化趨勢」的調查所獲數據資料進行整理,目的在探討社會孤立和失智機率之間的關聯性。

該調查於2011年開始,參與者有5022人,平均年齡為76歲,未患有失智症,平時住在社區中,而非安養機構或護理之家。所有人每年安排1次訪談,除了解社會孤立的情形(如是否獨居、有無和人討論重要事務等),也評估健康狀況、認知功能和整體幸福感。

統計發現,9年後約有21%的人得失智症。而在被判定為社會孤立的人中,有26%失智纏身,非社會孤立的人則低於20%。進一步的分析顯示,相對於非社會孤立者,有社會孤立的人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竟高出27%。即使考量種族等因素的干擾,所得仍相同。

探竟原由,研究者表示社會孤立的長者往往獨自生活,社交圈較小,參與的活動有限,此舉可能減少與人交往的機會,認知投入(cognitive engagement)降低,因而提高往後失智的風險。

第二項研究的資料來源也是取自同樣的調查,追蹤時間則有4年。結果發現初次評估為非社會孤立的人中超過七成有在用智慧型手機、電腦等3C產品和他人對話、傳遞訊息或發送電子郵件。而這類的銀髮族,相對於其他人,少了31%的社交孤立風險,由此可見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各項通訊技術是一個對抗社會孤立很好的工具。

因應失智症的威脅,其強調長者社會孤立問題的解決不容忽視。而透過簡單的數位介入(如網路視訊、訊息服務、社群參與與線上討論等),就能顯著改善社會關係,故可多鼓勵老人家嘗試或學習操作,相信對於預防失智能發揮潛移默化的效果。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