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歌三棲巨星」劉文正還活著!昨15日前經紀人夏玉順向各家媒體證實,劉文正於去年2022年11月因心肌梗塞逝世家中,今16日卻改口表示,「他很好,雖然曾心肌梗塞,但最後救回來了。」對於烏龍死訊,夏玉順解釋為不讓人騷擾劉文正,所以將計就計放錯誤消息。但究竟什麼是心肌梗塞?倘若意外發生,第一時間想要救命,又該怎麼做呢?
心肌梗塞黃金急救時間約4-6分鐘,超過恐造成不可逆腦部損傷
事實上,心肌梗塞是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所引發的結果,會在很短的時間造成心律不整,造成心肺功能停止,使大腦因無法得到血液灌流而缺氧,若沒即刻救援,恐造成患者在短時間內死亡。
且台北慈濟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張燕醫師過去曾於新聞稿指出:「腦部對缺氧的耐受力僅有4~6分鐘,這段時間即為黃金急救時間,超過之後便會造成不可逆的腦部損傷,輕者記憶力退化、反應遲鈍,重則變成植物人甚至腦死,缺氧時間愈久,患者的存活率愈低。」
心肌梗塞有哪些症狀?出現胸悶、胸痛等表現立即打119快就醫
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心臟血管科張恒嘉醫師過去在新聞稿上曾指出,張恒嘉表示,急性心肌梗塞一旦發作,除了會出現胸悶、氣促等症狀,很有可能於第一小時內發生心室顫動,即所謂心猝死症。
除了胸悶、胸痛、氣促等表現外,民眾若突然有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噁心、嘔吐,下巴發麻及左手臂麻等心臟病症狀(更年期女性則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須立即「打119快就醫」,千萬別硬撐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緊急救護口訣:叫叫壓電
叫:叫喊病患,確認是否有意識。
叫:請人幫忙叫救護車,協助取得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
壓:CPR(心肺復甦術)用力往下壓胸急救(一分鐘100到120下,壓到5公分深)
電:依AED語音指示救護。
手術後心臟病就痊癒了?二次心肌梗塞風險高,死亡率更高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台灣醫療發達,往往第一次心肌梗塞的治療成效良好,死亡率約3~7%。但若沒有積極配合治療,容易導致冠狀動脈再次堵塞,發生第二次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將大幅提升至10~20%,若再合併心臟衰竭,5年內的存活率僅達50%。
張恒嘉表示,在門診長期追蹤急性心肌梗塞後的病人,很多已經20年未曾復發,證明嚴格按部就班的治療,心肌梗塞的復發是能控可防的。但若未依照醫師指示治療,二次心肌梗塞的風險很高,死亡率更高,兩者之間的差別十分明顯。
「千萬不要以為第一次急性心肌梗塞放支架、打通阻塞的冠狀動脈,心臟病就痊癒了」,張恒嘉強調,嚴格防控危險因子,是避免二次心肌梗塞復發的最高指導原則。
心肌梗塞危險因子分2類,研究:這些因子可控制、改變
張恒嘉指出,造成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能分為兩類,一類為既定危險因子,如年齡、性別及存在家族病史者;第二類為可改變的危險因子,根據研究顯示,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與抽菸都屬於可控制因子。
因此,曾發生過心肌梗塞的病患,次級預防上需要比從未發生心肌梗塞的病人更加嚴謹,首先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且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藥物也須遵從醫囑服用,並且絕對戒菸,以防心肌梗塞的二度復發。如果這些可控之危險因子都能夠嚴格落實而且達標,二次心肌梗塞的風險可減少八成以上。
最後,張恒嘉也提醒,冬季容易因氣溫驟降導致血管收縮,造成血壓升高、血液黏稠,誘發心肌梗塞之急性發作,呼籲長者、三高及心血管疾病者應注意保暖,如有胸悶不適等症狀無法緩解應盡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