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竟有131種藥缺貨!醫師驚呼30年首見 | 健康遠見
首頁 / 

竟有131種藥缺貨!醫師驚呼30年首見

竟有131種藥缺貨!醫師驚呼30年首見 醫師公會全聯會最新的調查數字顯示,缺藥竟然達到131種之多。賴永祥攝

近日,「缺藥」問題正式浮出檯面。其實,社區藥局忙著「以藥易藥」自救,已有二、三年時間了;甚至有資深胃腸肝膽科醫師說,連最「古老」的軟便藥都缺,是執醫30年來從未遇過的景象;而第一線藥師更有苦難言說,何止軟便藥,有些藥都缺一年以上了,還有很多藥缺貨中,根據醫師公會全聯會最新的調查數字顯示,缺藥竟然達到131種之多。

其實,從去年開始,有病患拿著長期處方籤去健保藥局拿藥卻拿不到,只好回到醫院取藥。當時,病患認為這可能只是偶發事件,沒想到缺藥問題卻持續延燒,至今仍無法在藥局拿到藥,非得每個月再回醫院一趟。

到底缺藥缺到什麼程度?

從去年底開始,不只退燒藥「普拿疼」缺貨,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統計,氧化鎂(俗稱軟便劑)也嚴重斷貨。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表示,今年元月,常用於排便不順的氧化鎂,這是相當「古老」且普遍的藥,醫院卻都叫不到貨,其他常用的軟便劑也斷貨一個月了,「這是我從醫30年來從未遇過的景象。」

俗稱軟便劑的氧化鎂大缺貨。食藥署提供圖/俗稱軟便劑的氧化鎂大缺貨。食藥署提供

朱光恩進一步說,元月時包含Normacol Plus Granules(樂瑪可顆粒劑)也斷貨中,「只好用濃縮纖維應急,但這種藥必須泡水才能服用,喝起來口感糊糊的,病患很容易噁心,接受度不太高。」

最終在食藥署協調下,台灣唯一生產氧化鎂的藥廠積極配合生產,氧化鎂的供應,希望能在今年3至4月間獲得緩解。但,其餘的藥仍持續缺貨中。

國內唯一高血脂複方藥「優泰脂」,已無替代藥可用

執業藥師沈采穎嘆氣說,很多藥都缺,都記不清楚了。例如Iwell、Gowell、Kowel這三種胃藥已斷貨超過一年以上,其餘如氧化鎂、安蒙西林(抗生素用藥);泰克胃通、多適達、息痛佳音(胃藥),以及福流、循斯妥等慢性腎臟病的藥都很吃緊;有些藥甚至每半年就缺貨一次,就是無限輪迴、循環缺貨中!

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指出,抗生素安蒙西林很重要,被廣泛運用於治療各種細菌感染,包括諾羅病毒、尿道感染.......,「即便台廠已經配合政府,緊急調動生產線幫忙製造,仍無法填補缺口,畢竟三高、癌症用藥也要生產,不可能全部只做一種藥,犧牲到其他患者的用藥權益。」

屋漏偏逢連夜雨。陳誼芬說,去年下半年,台灣製造膠囊的公司有一批食品級膠囊檢驗未過,另外一家剛好歲修,導致安蒙西林的膠囊不足,讓產量更為吃緊。根據食藥署缺藥平台最新資料顯示,抗生素安蒙西林目前仍缺貨中。

抗生素安蒙西林。取自台大保健中心官網圖/抗生素安蒙西林。取自台大保健中心官網

另外,還有治療高血脂的「優泰脂10/20毫克」也很難拿得到,而且是國內唯一複方藥品,已無替代的藥可用,更不要說早已缺貨多時的糖尿病用藥「胰妥讚」「胰妥善」「易週糖」……,「這些藥很多都被醫美診所搶去做『瘦瘦筆』減重用,藥局根本拿不到貨,」沈采穎說出外界不知道的原委。

有一位長期使用處方籤的老先生分享實際經驗,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拿著處方籤去藥局想拿「大塚普達錠」(預防血栓),跑了幾家藥局都沒有,只好回台大醫院拿藥,「起先我以為僅是短暫缺藥,沒想到這半年來,藥局根本沒有這種藥。」

沈采穎證實,沒錯,藥局根本拿不到大塚普達錠了,「妳問了,我才想起來,至於還缺什麼藥,真的有點數不清了,直到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剛做完最新的調查才知道,缺藥的種類高達131種之多」。

四大主因導致台灣爆發有史以來最嚴重缺藥潮

「缺藥」讓最基層的藥局藥師苦不堪言,社區藥局只能各憑本事,透過人脈或是跟同業「以藥易藥」。沈采穎擔憂地說,現在藥局最缺的氧化鎂、泰克胃通、多適達等藥物,多數是有腸胃問題及慢性病長者在使用,近日就遇過一位平時要拿六種藥的老先生,只拿了五種藥的處方籤到藥局,經詢問才知道,連醫院都沒有氧化鎂了,老先生只好分著吃太太在醫學中心拿到的藥。

為何台灣會發生30年來最嚴重的「缺藥」危機?

陳誼芬指出,打從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後,台灣就陸續發生缺藥問題,不同時期缺不同的藥,種類繁雜。

《遠見雜誌》彙整學名藥協會、藥廠跟藥師的意見,整理出台灣爆發有史以來最嚴重缺藥潮的四大主因。

第一個是,疫情初期,缺櫃、塞港,造成原料供應斷鏈。雪上加霜的是,台灣藥廠的原料來源是印度、中國大陸。當印度爆發嚴重疫情後,將多數原料留在國內使用;中國大陸堅持「清零」政策,仍可持續出口,但2022年11月27日,中國開始放寬防疫措施;2023年1月8日又將新冠降為乙類乙管,動態清零成為歷史,確診者急速飆升,民眾瘋狂搶藥,當地政府收購藥廠的藥,統一分配,也無法再出口台灣了,導致原料嚴重短缺。

第二是,受到疫情、俄烏戰爭、通膨等因素影響,所有產業的原物料均上漲,藥廠也不例外,成本不斷墊高。

電子業、生技業紛紛搶走藥廠的人才

第三是,疫情期間,移工很難入境,即便順利引進,也紛紛轉往電子業、當作業員。「移工來台灣就是為了賺錢,每月多個1000、2000元都是很大的誘因,藥廠的生產線也受到影響,」一位藥廠老闆說。

一家堅持不用移工的藥廠主管楊東豐(化名)說出人力吃緊的窘境,原本製造業就缺工嚴重,尤其,去年科技業大熱,不只電子業,生技公司也在搶藥廠的包裝人員,甚至連QA(Quality Assurance,品質保證)、QC(Quality Control,品質控制)人才都轉到晶圓廠上班,這些人都具有專業技術,很受半導體產業歡迎。「從低階到高階都有人離職,人力相當吃緊。」

電子業、生技業紛紛搶走移工。蘇義傑攝圖/電子業、生技業紛紛搶走移工。蘇義傑攝

第四是,從去年5月Omicron疫情大爆發後,民眾自發性搶藥囤藥,醫療院所、藥局也擔心無藥可用,藥廠業務員電話接不完,8、9月疫情逐漸緩和後,醫療院所開始恢復一般手術、正常門診,民眾也比較願意出門看醫師,導致耳鼻喉科、小兒科診所用藥大增,加上今年春節在元月,醫療院所超前部署,相繼採買兩個月的藥,以備不時之需。

楊東豐說,從去年5月開始,訂單蜂擁而入,到7、8月已經翻倍,春節過後,幾乎都是24小時三班制、日夜趕工。

沒想到衛福部又宣布將於今年4月1日起,調降健保藥品費用81.8億元,預估品項數約6000餘項,讓藥師沈采穎感到不可思議,直呼:「砍藥價是最下下之策,而且也砍太多了吧!」

藥劑師:台灣什麼都學美國,為何這個就不學了?

她強調,原物料上漲等因素,導致缺藥潮都可以理解,但健保署除考量預算外,也應將市場實際需求、人口老化等變因納入討論,並教導民眾有哪些藥物可以替代,避免藥廠在無利可圖下,被逼著不願意生產低價藥品,讓缺藥問題更加嚴峻,最後吃虧的仍是有用藥需求的患者們。

沈采穎嘆口氣說,缺藥問題原本可以透過制度加以解決。美國早在1999年就成立缺藥監測中心,要求藥廠、進口商定期回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低於六個月安全庫存量的藥物,以避免「救命藥」短缺,民眾也可以主動回報。「台灣不是什麼都要學美國嗎?為什麼這個就不學了呢?」

七年前,她就開始不斷呼籲,政府應成立缺藥監測中心,從事用藥的宣導教育,以及合理分配藥物「433」原則,四成給大醫院、三成給診所、三成配至社區藥局。食藥署不應只是上網發「缺藥」公告就沒事了,希望能多與醫藥界專業人士商討對策,才能達到「預防、緩解、解決」的目標;回想2016年總統蔡英文在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會員大會上說過的話「要讓人民有藥可用!」但,現在藥在哪裡?!

協會、藥廠、藥師一致希望,政府能正視這次的缺藥危機,儘快解決問題,不要再重蹈覆轍,讓民眾陷入無藥可用的困境。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