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這一場演講或許應該說等待這一場演講已經很久了。(點此看新聞報導)
畢竟這是一個民調領先的總統候選人對於台灣未來最重要議題之一的重大政見。但我看了各家的報導後,有些想法不吐不快。我個人認為對於台灣已經到來的高齡社會(2025年65歲以上的人口會達到500萬,比現在多了近一倍),非常擔心目前政府的施政方向,甚至未來政府的施政方向,都走上過去全民健保的錯誤老路。
我認為我們最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是改變觀念。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不是努力讓問題少發生,不發生,而只著重在問題發生了之後如何善後的錯誤觀念。我們要改變我們既有的,「老了就會生病臥床,所以需要長期照顧。因為有許多老人會需要,所以要有長照法與長照保險法,就像全民健保一樣來提出財源,來規範長期照顧需要的人與事。」因為台灣現在的醫療體系,在錯誤了20年的全民健保制度之下,已然崩壞。根本無法承受老年人加倍的醫療需求。而且整個醫療體系非常擅長疾病發生之後的「大病不致命」,但卻不擅長在大病之前的「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但這卻才是我們在醫療崩壞的今天,最需要重視的。就如同下方這張圖片一樣,只有這個健康金字塔愈下層的人數愈多,這個社會才會愈健康愈有機會年老仍然活躍仍然消費。
(圖片提供:王明鉅)
如果未來增加一倍的老人,他們發生中風、心肌梗塞與癌症的機率只要和過去十年一樣高,如果他們的糖尿病、高血壓一樣不好好控制,我們就需要增加40%以上的一般病床、加護病床、門急診數量以及最缺乏的醫療人員這些全部的醫療供給。請問在醫療已經開始崩壞的今天,請問未來工作人口因為少子化之後愈來愈少,可能嗎? 不但在醫療人力、病床空間等等醫療資源上不可能,在工作人口日少退休人口愈多的未來三十年,GDP的成長都可能有大問題(日本老人人口的GDP狀況就是殷鑑),財務上也不可能。不但全民健保一定崩潰,長期照護機制在財源無著的狀況下,也不可能撐的下去。
所以長照法是該提出,長照保險的財源是該規劃,但是我們到底希望老年人口大多健康不必長照,然後快樂生活到臨終前三個月,還是不管他們健康不健康,反正有長照機構與長照保險呢? 這才是我們必須回答的重大課題。而且就算有保險,真的有那麼多的人來照護老年人嗎? 還是我們真的能忍受全國有500萬的外籍監護工呢?
我認為在醫療已然崩壞加上社會高齡化與少子化的三重夾擊之下,我們要先從「讓未來與現在的老人更健康」開始。而不是只想著生病之後有健保,倒下去了有長照的錯誤思維。先從改變現在讓醫療崩壞的「全民健保制度」開始。投入更多資源,努力讓老年人,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年紀雖老但更健康更不需要長照資源。也只有當老年人的健康狀態改善時,才有可能消費,才有可能讓高齡服務產業蓬勃發展。再加上鼓勵生育改變人口結構,台灣社會才能安然渡過未來三十年的醫療崩壞高齡少子危機。
(作者為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本文同步刊載於王明鉅院長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