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僅為情境配圖)
2016年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針對骨骼健康的促進,在2016年的世界骨鬆日提出口號「呵護您的骨骼,保護您的未來」,提醒民眾對骨骼健康的注意;臺灣則直接喊出「愛你入骨」,多麼簡短有力的口號,目的在於提醒民眾有關骨質疏鬆症的問題與防治。在2016年度的骨鬆防治策略中,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共針對十大缺口,提出相關的解決方案,缺口之一即為與骨質疏鬆症相關的疾病,臨床上以糖尿病引起骨質疏鬆和骨折最常見,最受重視。
糖尿病分為第一型、第二型和妊娠型糖尿病等,國際糖尿病聯盟(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估計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數目超過4.15億,且到2040年還會增加55%,可見影響層面很廣。糖尿病導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周邊胰島素受體障礙,致使體內糖代謝發生障礙,導致血糖增高,進而引起許多小血管病變,導致腎臟、視網膜、周邊神經、心血管系統等疾病,對骨骼健康更會產生很大的損害,引起骨質疏鬆症和相關骨折,若未善加防治,後果非常可怕。
糖尿病患者發生骨質疏鬆症的重要機制,來自於胰島素與骨骼間的互動作用;此外,一些用來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也可能增加骨折風險。
第一型糖尿病患胰島素分泌少,導致骨密度減低,骨折率增高;第二型糖尿病患體重較重,骨密度不太會降低,但由於微細血管疾病引起諸多併發症,如腎臟病和眼睛疾病,骨折風險也會增高,醫療進步使糖尿病患者的壽命延長,也會增高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量較少,因而會損害骨骼健康,且在長期罹病之後,會併發眼睛疾病(如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等)、周邊神經功能障礙、低血糖發作等,導致平衡感變差而增高跌倒和骨折風險。因此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建議,病糖尿病患者應檢查骨密度,並且使用世界衛生組織「十年骨鬆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來評估骨折風險。
在防治之面,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建議,規律適量從事荷重運動,戒煙戒酒,維持正常體重,可有益控制糖尿病和增進骨骼健康;此外,補充足量的鈣和維生素D可增進糖尿病患者的骨骼健康,通常建議每日攝取鈣量1000毫克,每日攝取維生素D 800國際單位,以增強肌力並防範跌倒。針對骨密度偏低的病患,則應諮詢醫師,輔助用抗骨鬆藥物來治療。
• 資料來源
(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