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差異
雖然肝臟本來就含有脂肪,但是假如肝臟脂肪的含量佔了肝臟重量的5到10%以上,就會被醫師判定為脂肪肝。通常醫師會在血液檢測時,發現肝指數異常,或是在做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時,發現肝臟有脂肪堆積的情形。
近日非酒精性脂肪肝成了美國和西歐最主要的肝臟疾病,但由於這類疾病悄無聲息,病人除了有時會感到疲勞或不適外,通常沒什麼明顯癥狀,所以部分病患很可能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轉變為更嚴重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編按:在臺灣,患有脂肪肝的人數亦是逐年上升。據統計,每兩位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測者,就有一人有脂肪肝)。
這兩種肝臟疾病最大的差異在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臟只有出現脂肪堆積的狀況,相對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肝臟則不只有大量脂肪堆積,同時還出現肝臟發炎的狀況。
如同我在前言裡提到的,目前大約有30%的美國人,其健康正受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威脅,而且這些人當中,更涵蓋了超過600萬名的孩童。另外,美國還有約600萬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中又有約10%的人,因此衍生出肝硬化的問題。
根據不少美國全國性的政府健康調查報告顯示,過去20年來,孩童、青少年和成人出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案例成長了兩倍以上。同時,研究人員也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個案的成長速度,恰好與全球肥胖率增加的速度成正比(尤其是腹部肥胖的部分)。
事實上,最近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確診數不斷攀升,與美國和全球這幾十年來遽升的肥胖率有很大的關係。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的數據指出,自1970年代開始,不論是成年人或是孩童的肥胖率皆成長了兩倍以上,而且有嚴重肥胖的人若以手術的方式減肥,其出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機率仍舊超過九成。
不過有些人卻對這樣的現象提出質疑,認為今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診斷率之所以會快速增加,是因為我們近日才發現它的存在,並對它提高警覺;醫師在檢視患者的健康狀態時,亦會特別留意他們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
這樣的質疑或許有幾分道理,因為某些流行病學的研究認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造成過去被歸類為「隱原性」(cryptogenic,即找不到病因之意)肝硬化的主因。畢竟,二十多年前我們才知道過多的體脂肪會造成肝臟疾病,並且逐漸發現了肥胖與糖尿病、血脂異常和脂肪肝之間的明顯關聯。
(圖片來源:Pakutaso No.19534)
(原文刊載於克里斯汀‧柯爾派翠克Kristin Kirkpatrick、易普欣‧漢諾納Ibrahim Hanouneh《28天消除脂肪肝》/采實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