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障礙的空間,處處都是風險。
曹愛蘭為了生病的妹妹將空間進行簡易修繕,加裝扶手,改造浴室,增添照明設備。她感謝伊甸無障礙生活中心的台北扶老秘書服務方案,讓她妹妹入住能夠安心養病又防跌,實現安心宅邸的心願。
舊式公寓少了無障礙設施,遇到家有年邁的長者和生病的人就顯得相當不便。前台南市社會局局長曹愛蘭感觸特別深刻,為了罹病的妹妹,她特地購置電梯大樓,並進行簡易修繕,讓妹妹在自宅空間自由移動,家變得友善又有溫度。
平時不斷為社會福利制度倡議的曹愛蘭,面對高齡化社會浪潮來襲,90多歲的雙親仍健在,因身體退化已顯得步履蹣跚,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妹妹返台乏人照料,她只好接下照顧的重擔,失能者的長期照顧對她來說提早報到。
聊起妹妹的際遇,單親的她,45歲便罹患乳癌,化療後身體就不好。不料,之後又被診斷出罹患帕金森氏症末期,在美國一個月的機構照顧費用就要台幣18萬,無力負擔下,只能請居家照服員到宅準備飯食和水,放在床上。行動不便的她整天躺在床上,無人打理,曹愛蘭不忍心妹妹過著沒有尊嚴的生活,於是將她接回國照顧,希望她能就此安心養病。
老家是一棟舊式兩層樓公寓,90多歲的雙親年邁不良於行。曹愛蘭說,父親還曾在外跌倒,被路人叫計程車送回家的經驗。母親腳部血液循環不佳,無法出門,更不用說要爬到二樓的寢室。於是,只好將前院的車庫改造成臥房,起居位在一樓,方便老人家移動。雙親皆需要人照顧,再加上生病的妹妹,照顧的擔子益加沈重。曹愛蘭決定另外購置電梯大樓,好方便妹妹回診或是外出散步時,有電梯輔助上下樓,省去搬動的辛苦。
檢視居家環境,從臥室到客廳的動線,看似短程,但是對無力的病人來說,舉步維艱。於是,曹愛蘭申請伊甸承接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台北扶老軟硬兼施」服務方案,在每個門邊和轉角處安裝簡易扶手,以便支撐,防止跌倒帶來傷害。
衛浴室是每天要進出的空間,原本大樓配置的乾濕分離空間,門寬和擋水的門檻成了阻礙。這次改造特地將它拆除,夷平地面,加大淋浴空間。如此一來,淋浴時放入洗澡椅,空間綽綽有餘。
起身時,牆面到門邊皆安裝扶手,防跌更安心。洗漱時,擔心使用者會將身體重壓洗臉槽,貼心的在下方安裝支架,支撐洗臉槽。活動空間的照明設備亦不可少,選購明亮的三段式智慧型燈具,光線照明足夠,相對能降低跌倒的風險。陽台曬衣區,則裝設了電動式曬衣架,免去手搆不到的疑慮。
小小的裝修,卻大大改善居住品質。曹愛蘭看著工程一步步改造,用著妹妹可能移動的視角,檢視居家環境的流暢度。雖然空間還未進駐,曹愛蘭已迫不及待想為妹妹打造舒適的居家空間,打量著四處還要添購哪些家具,更想像著她住進來的歡喜。
家,是居者的安心處所,有了無障礙設施,家更人性而友善了。
(文、攝影/蘇麗華)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68 期 2017.10 月號;原標題為〈居家小改造 空間大友善〉
專欄介紹:
自1983年7月創刊,伊甸園月刊已發行數十年,過程中,我們發現需要幫助的人越來越多,層面越來越廣泛,每一個個案、每一個村落都有自己的故事與難處,我們聽過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聞之鼻酸的憾事,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告訴更多人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情,讓更多溫暖及感動能夠傳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