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實在是醫、病雙方的福氣,也就是「先生緣,主人福」。
(首圖/曾在2016年3月遠見《小診所 大醫生》專題中受訪的王維昌醫師。圖片僅為情境配圖)
腰痛,竟然是輸尿管有惡性腫瘤
72歲的李太太向來健康,可是某天晚上,她突然感到右腰處疼痛難忍,吃了止痛藥也沒效。隔天,她上醫院掛腎臟內科,做了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右腎腫脹,於是醫師把她轉介到泌尿外科,電腦斷層檢查顯示是輸尿管阻塞,可能是結石或腫瘤所造成。
泌尿外科醫師接著進一步地為她做內視鏡及切片檢查,結果病理報告出爐,是輸尿管惡性腫瘤!醫師建議動手術切除,同時告訴她,她可以去別家醫院做二次確診,或者若她想要在其他醫院開刀也沒關係,並且把檢查資料給她。
李太太沒料到自己明明是因為腰痛去看門診,最後卻看出有腫瘤。而且過去只聽過腎臟癌和膀胱癌,沒想到輸尿管也會長癌。
親朋好友們紛紛給意見,有的則幫忙上網查資料,不過,大家都建議她去看看其他大醫院的醫師。可是李太太覺得這位泌尿外科醫師人親切,說話實在,看起來很有自信,讓她很安心,於是她沒有尋求第二意見,接受了右側腎臟和輸尿管全切除手術,成功摘除了腫瘤。
後來,她繼續在那個泌尿外科門診追蹤。
醫師也需要貴人
相信每位醫護人員都有過幸運的行醫經驗,例如:福至心靈地診斷出一個少見的疾病,或者千鈞一髮地搶救了病患的生命。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劉醫師在看診時突然胸口不適,他懷疑自己是心肌梗塞,請同事立刻把他送到心導管室。
那天,負責做心導管檢查的醫師剛好完成上一位病人的檢查,正處於等待下一位病人的空檔,沒想到兩位醫師才互相打完招呼,劉醫師立刻休克,血壓降低,脈搏緩慢!經過一番急救,他嚴重阻塞的心血管在第一時間內被打通,並且裝上了兩個支架。劉醫師從鬼門關繞了一圈回來,恢復健康後,過了一個星期又繼續行醫。
幾年前當我發現乳房有硬塊時,立刻找同院一般外科的蘇醫師,做了檢查判斷是惡性腫瘤,他簡單扼要地對我說明病情,建議我開刀,而其後手術時的冰凍切片檢查證實是惡性腫瘤,同時他替我裝上了人工血管,以便後續做化療。化療由腫瘤科的劉醫師負責,我也全程配合。
我可以上網找最新的治療資料,也可以尋求第二甚至第三意見,但我沒這樣做,因為我對兩位醫師的醫術和醫德都深具信心,而且除了都是同事外,蘇醫師還是我的同班同學。我相信他們一定會給我最適當的治療,而我,只要安心地做個好病人就好了。
既然信任,就會認同。
三種方法,有助於就醫時遇到貴人
腰痛,一般人會想到是脊椎或是背部肌肉的問題,而去看骨科、神經內科或復健科。李太太一開始福至心靈地掛了腎臟內科,再被轉診至泌尿外科,不但看對科別,而且遇到了「貴人」,她覺得自己實在太幸運了。
貴人哪裡找?
雖然可遇不可求,但還是有些方法可循,比如:
1. 與親朋好友們相聚,聊到病痛和就診經驗時,便加以留意。日後若自己發生了同樣的病症,可以請教對方應該看哪個科別,找哪位醫師。
2. 若有認識的醫護人員或平常看病的醫師,請他們轉介最可靠。東方人一向客氣,不好意思直接問醫師到底有多少醫療經驗,或動過多少同樣的手術,這些事情可以間接向醫師的同事或病人探聽。
3. 上網搜尋。查Google、上醫院的官網,或從健康類雜誌上尋找醫師或醫療團隊,比較客觀。
看病時,也可以把門診醫師變成你的貴人
• 陳述病情時,要簡潔、講重點
門診的病人多,醫師的時間、耐心和專注力都有限,因此跟醫師陳述病情時,要簡潔、講重點,而且症狀演變要照時間順序敘述,不要跳來跳去的,最好事先在心裡演練一番,或做個小抄帶到診間。如此一來,醫師才能很快進入情況,把時間花在思考、分析、診斷與治療,而不是澄清病情。
• 把藥物名稱寫下來
可以把目前所服用藥物的英文學名和商品名都寫下來,讓醫師過目,才不會出現重複開藥或藥物相互作用的問題。
• 過去若有較嚴重的疾病紀錄,要主動告訴醫師
80歲、重度失智的黃太太某天突然喘得很厲害,臉色蒼白,好像要斷氣般。家屬急打119送她至鄰近大醫院的急診室,送醫途中,急救人員為她供給氧氣,約20分鐘後,她的氣息回復平穩。抵達醫院之後,急診醫師為黃太太做了胸部X光,發現她的心臟擴大,但心電圖和肺部並無病變。
原本,醫師難以確定到底是什麼病,直到家屬提及兩年前,黃太太曾經兩腳腫脹,好像是靜脈血栓。醫師聽了,立刻為她做胸部的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這才發現是肺栓塞,便安排她住院治療。過了一個星期,黃太太康復出院了。
由於家屬不經意地提到病人下肢曾發生深層靜脈栓塞,讓醫師想到病人是肺栓塞的高危險群,而能做出正確的診斷,這實在是醫、病雙方的福氣,也就是台灣俗語所說的「先生緣,主人福」。
(本文作者為國內失智症領域權威;原文刊載於劉秀枝《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寶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