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醫師檢查小婷在坐姿、臥姿以及站姿的血壓變化,顯示出在坐姿跟站姿的血壓沒有明顯升高,反而還降得更低,也就是說小婷的症狀是因為姿勢性低血壓造成……。
小婷進入演藝圈後,一直沒有好的作品,直到有一次參與電視連續劇演出後,因為演技令人印象深刻,除了人氣開始往上爬,演戲的邀約也一直來。每次到電視台拍連續劇,因為一次要錄好幾集,還要熟背台詞,雖然開始有了知名度,小婷的心理壓力卻是越來越大。
站起來頭腦發昏,檢查卻無異常
有一次錄影到一半,突然胃痛了起來,痛到無法忍受後只好去掛急診,才發現有壓力性腸胃潰瘍。好不容易人氣才稍微高了起來,面對眼前滿滿的戲約,小婷不敢辭退任何的邀請,只好天天吃腸胃潰瘍藥,以減緩疼痛與不適。
一天,連續劇要拍情侶在戶外吵架的場景,沒想到小婷正在跟男主角拍對手戲的時候,突然一陣暈眩後,失去意識暈倒,雖然過沒多久就醒了,不過頭部還是很暈,劇組人員不敢大意,立刻將小婷帶往醫院就醫。
在醫院的檢查發現,小婷的血壓【註1】為125/80 mmHg,心跳每分鐘90下,血液檢查發現有輕微的貧血。由於無法排除心血管問題,安排了心臟超音波及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沒有異常。
經過點滴輸液治療後,頭暈的症狀有些微改善,小婷在醫師查房的時候跟主治醫師反映,她從床上爬起來,要起身走路的時候,頭會更暈。主治醫師立刻檢查了小婷在坐姿、臥姿,以及站姿的血壓變化,血壓的變化顯示,她在坐姿跟站姿的血壓沒有明顯升高,反而還降得更低,也就是說小婷的症狀是因為姿勢性低血壓所造成。主治醫師建議小婷要攝取充足的水分跟蛋白質。
腿部瘀青牙齦出血,元凶是維生素
出院後,小婷的症狀改善了一些,但是常常拍戲到一半會腦袋發暈很是困擾,小婷詢問了主治醫師後,是否有其它可能的原因造成姿勢性低血壓【註2】後,醫師將她轉來內分泌科門診評估。
內分泌科醫師評估發現甲促素(TSH)的血中濃度正常,並沒有甲狀腺的疾病。不過醫師在身體檢查發現,小婷的腳上會有一些瘀青,牙齦有容易出血的現象,更特別的是腿上的毛髮有明顯的捲曲,而且毛囊有一些些發紅的跡象。
醫師建議小婷進一步做營養評估跟篩檢,沒想到檢查發生小婷血中的維生素C濃度非常低,建議她多補充維生素C。經過了營養素的補充後,血液中的維生素C濃度恢復到正常範圍,而小婷的頭暈症狀也改善了,門診的評估也發現,姿勢性低血壓也改善了,不再因為姿勢變換而有大幅的血壓下降。因為改善了姿勢性低血壓的困擾,小婷終於又可以順利地演戲跟工作了。
【註1】血壓:指心臟收縮或是舒張時,血流往血管壁流動造成的壓力。一般量測血壓時得到的數值會有兩個,例如:120/80 mmHg。比較高的數值為收縮壓,比較低的為舒張壓,而兩個壓力的差距差為脈搏壓。收縮壓指的是當心臟收縮期間,將血液從心臟推向全身的組織時,所形成的血管壓力,而舒張壓指的是心臟在收縮完後,開始放鬆舒張的時候,所形成的血管壓力。
【註2】姿勢性低血壓:姿勢性低血壓的定義為在躺姿或坐姿的狀態,轉換到站姿時或執行「頭抬高傾斜床測試」超過60度時的三分鐘內,收縮壓至少下降20毫米汞柱,或是舒張壓至少下降10毫米汞柱。姿勢性低血壓是一種徵象(sign),不一定會有症狀(symptom)。在有仰臥位高血壓(supine hypertension)的患者,因為血壓的基礎數值就比較高,所以姿勢性低血壓的診斷條件調整為收縮壓至少下降30毫米汞柱,或許是個更適合的診斷條件。
姿勢變換,眼前發黑頭暈
一般而言,姿勢性低血壓可能是脫水、出血、貧血、服用高血壓或利尿劑等藥物、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或自律神經病變造成的。老化、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長期飲酒、營養缺乏以及脊椎神經受損,都是神經病變可能的成因。研究指出,超過20%的糖尿病患者有自律神經病變。
一般我們講的「低血壓」通常是指血壓中的收縮壓偏低,而「姿勢性低血壓」不等於「低血壓」。
「姿勢性低血壓」指的是姿勢變換的時候,血壓下降太多的現象,所以即使收縮壓很高,但是姿勢變換的時候,血壓下降太多,也算是「姿勢性低血壓」。有些糖尿病患者常常陳述有頭暈的症狀,姿勢變換的時候,頭暈特別明顯。可是坐著量血壓的時候,量起來在正常範圍,甚至有高血壓,以為頭暈的症狀跟血壓無關,其實很有可能是姿勢性低血壓所造成的頭暈。
維生素C不足,嚴重者成壞血病
一般對於出血、瘀青的症狀,容易聯想到是維生素C不足,但是個案還有毛髮上的變化,以及姿勢性低血壓,就要考慮是否有維生素C不足的情形。嚴重維生素C不足的症狀,醫學上稱作壞血病(Scurvy)。壞血病的症狀有牙齦出血、皮下出血瘀青、皮膚角化粗糙(Hyperkeratosis)、毛髮捲曲、還有傷口難癒合等症狀。人體的腎上腺素(Epinephrine)可以促進血管收縮、維持循環所需要的血壓。
人體要分泌合成腎上腺素,需要維生素C作為輔因子的幫忙。維生素C還可以幫助腎上腺素刺激血管收縮。因此嚴重維生素C不足有可能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的症狀。一般的人很少有維生素C不足的情形,不過由於維生素C是在腸胃道吸收,所以熱量攝取過低或是長期胃潰瘍的人,還是可能會有維生素C不足的情形。
營養自救筆記:菸癮者,維生素C缺乏風險高
維生素C(Vitamin C/ascorbic acid)血液濃度的參考區間為6.3~14 mg/L。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維生素C,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如果接受過腸胃道手術以或減重手術的人,容易有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2、葉酸以及鐵質缺乏。一般是不太會發生維生素C缺乏的情形。
但是如果術後的營養攝取不均衡,或總熱量過低,也有可能有維生素C缺乏的情形。另外,有使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治療的患者也要注意,醫學文獻指出,使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體內的維生素C會降低,甚至引發壞血病。而抽菸的人,血中的維生素C比較低,缺乏的風險較高。所以,抽菸的人平日的維生素C攝取量,可能要比平常人還要多。
(本文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原文刊載於莊武龍《逆轉營養素:營養應用醫學診療室,調理、改善大小毛病的控糖筆記》/博思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