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九人經營委員會成員之一、鴻海B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接受《遠見》專訪,暢談最新開發的即時生理量測裝置和數位健康系統,相關產品與服務已經獲得中國大陸和沙烏地阿拉伯採用。訪談中也難得提及打造新產品線5年來的艱苦,以及跨出代工、邁入科技服務的關鍵思惟。
在遠離市區的深坑,鴻海B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和工研院、台醫光電、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共同舉辦了一場三方合作的記者會,鴻海集團花費5年時間,從無到有打造「八合一」的醫療級即時生理量測裝置也首度亮相,成為全場焦點。
三款不同於以往的數位健康裝置,顯示了從「製造的鴻海」轉向「科技服務的鴻海」的徵兆。
自2019年6月鴻海首度公布「九人經營委員會」、創辦人郭台銘淡出後,往後集團決策皆是透過九人小組的諮詢、討論,匯集到董事長做最後的經營決策參考。做為九人小組成員之一的姜志雄,神祕角色也逐漸為外界所知。
一位富士康深圳龍華廠的高階經理人透露,集團內都知道,「姜總」主掌的B事業群,代工生產平板電腦和筆電、智慧手錶等,年年貢獻約9000億台幣營收,將近全集團1/6的業績,勞苦功高。
鴻海成都廠獲得世界經濟論壇(WEF)「燈塔工廠」認證,亦出自他的運籌帷幄。
遠距醫療問題多,居家配套好再說
近年來更鴨子滑水,負責整合集團相關資源,深耕醫療科技服務,一堅持就是5年,如今終於大放異彩。
打通生態圈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數位健康裝置其實2016年就已做出原型機,」鮮少在公共場合露面的姜志雄,於百忙之中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表示,產品做好當年卻沒立刻推出,原因是這樣的轉型不夠深刻,只有硬體而沒有串連服務、平台和解決方案,打擊面將不夠廣泛。
「幾個產品沒什麼好講的,沒有構成一個生態,」姜志雄舉個比喻指出,推出產品其實是「巷戰」,打造整個生態圈才是「會戰」:「我贏了巷戰輸了會戰也沒有用,所以我要贏會戰。」
以數位健康裝置這條產品線而言,姜志雄口中的「會戰」,意指要把產品做完人體臨床試驗,再把解決方案賣進醫院或機關單位,方為轉型品牌商的正確之道:「若只有產品,我一個人在那邊會像跳樑小丑,講再多也沒有用。」
這正是鴻海跨出代工,邁入科技服務的關鍵思惟。
從數位健康裝置的買主多為政府層級及國營事業,已在海外有眾多布局,便可得知。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除了兼顧原有的代工生意之外,並極力從中規劃出B2G2C或B2B2C的另一個新賽道。
沒有網路也可以上傳數據
首先,從設計語言看,分為Pro、Home、lite三級的數位健康裝置,造型時尚圓潤簡潔,融合了頂級3C產品的質感和以雙色霜淇淋為靈感的撞色趣味。
「摒棄傳統醫療器械冰冷的觀感,外觀和介面更有一種親近人心的溫暖,」熟悉工業設計思考思惟的姜志雄說。
其次,從功能看,最高階的「八合一」裝置可量測血壓、12導心電及單導心電、血氧、血糖、總膽固醇、尿酸等數值,並可以藍牙連線量測額溫及體脂。
圖/八合一生理量測裝置。工研院提供
「更特別的是,沒有WiFi的時候,用電信連線也可以上傳數據量測,這是一個非常貼心的設計,尤其對網路信號不佳的偏鄉,」姜志雄指出。
更有看點的在於它不只能量測,還有雲端接口,和後台監控判定生理數據的演算法,以及病情預警系統的完整解決方案,跳脫了單純銷售硬體的商業模式。
這套數位健康裝置也正在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展開大型臨床試驗,成為健康科技整合照護計畫的示範場域,預計將造福百萬慢性病患,甚至成為日後海外輸出的模範案例。
麥加朝聖利器,出貨大爆發
更讓鴻海數位健康裝置染上傳奇色彩的,是推特上的一部中東影片,整套產品與系統已經賣到沙烏地阿拉伯,成為「麥加朝聖利器」。
نحو تجربة ذكية في الحج.. جانب من توقيع مذكرة تفاهم ترسم تعاون #سدايا مع (stc) وبرنامج خدمة ضيوف الرحمن في #سوار_الحاج_الذكي (نُسك)#بسلام_آمنين pic.twitter.com/adEdgdWx5a
— SDAIA (@SDAIA_SA) July 14, 2021
從影片再去求證供應鏈知情人士,原來,在新冠疫情蔓延之前,每年約有300萬穆斯林教徒遠赴麥加朝聖,COVID-19病毒肆虐,人數在2020年驟減至1萬人,2021年微增到6萬人,如何守護信徒在5天朝聖期間的健康?仍令沙國王室操碎了心。
當沙烏地阿拉伯科技部因緣際會知道了鴻海的數位健康裝置,便邀請鴻海針對「朝聖場景」量身打造醫用智慧手錶,即時量測及監控信徒的各項心率、血氧等生理數據,甚至是定位。
姜志雄帶領新創團隊在兩個月內設計出沙國專屬的應用界面,清真寺獨特的洋蔥頂剪影,宗教氛圍濃厚,令信徒們眼前一亮,整套方案強大的遠距醫療能力,更令沙國公衛單位大喜過望,譽為「阿拉的恩賜」。
數量驚人的訂單,陸續從沙漠中發到中國成都工廠。第一批醫用智慧手錶一口氣下訂5000支,2022年追加數十倍,2023年預計與鴻海洽談深度戰略合作。
在中國打通線上開藥和送藥上門
不只沙國愛不釋手這套遠距照護系統,中國大陸也搶著要。
中國四川省人民醫院、中國電信等重量級醫院及企業,在姜志雄的穿針引線下,打造出「院內院外延伸醫療互聯網數位平台」,同樣針對中國市場特性量身打造,不僅成功串連起院外個人量測和院內醫生決策的即時互動,甚至可打通「線上開藥」和「送藥上門」。
這也是鴻海集團在數位健康領域、第一個內部孵化的新創團隊,成功打開內地醫療市場的里程碑。一群鴻海的工程師悄悄打拚5年,為轉型大計奠定基礎。
回顧這5年,姜志雄戲稱自己是「寂寞指數最高的人」,當年的時空背景,沒人知道居家照護的科技裝置是什麼,無前例可循,甚至連產品規格也沒有國家標準。更重要的是路線之爭,要走消費者市場還是醫用市場?這是個艱難的選擇。
為了子弟兵,願意賭一把
「若是走醫用市場,要拿CFDA(中國大陸國家食藥監局)的認證,至少要花兩年,」姜志雄點出兩條路線各自的優缺點,消費市場取向是「舒適圈」,過程容易但門檻不高,很快就會有競爭者加入;若是往醫用市場發展,能築起技術的高牆,商業模式不易被複製,卻要花費更長的時間,而且不保證成功:「越不過鴻溝,你可能會摔死。」
最後他願意朝醫用市場「賭一把」,除了這將是基業長青的利基市場,關鍵的考量之一,是也要為麾下一群子弟兵找一條新出路。「年輕人想要做自己,」姜志雄意味深長的一句話,隱藏著代工廠那份身不由己的無奈。
「也要感謝Young Liu(劉揚偉)願意給我們試錯的空間,」姜志雄點點頭表示:「至少他願意讓我去試,這很重要。」
商業的本質是創新與效率,在快速變化的時代,鴻海轉攻數位健康,是企業轉型時期必然培養的思惟模式。經過不斷地追求與探索,似乎也是獲得了「二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