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京城建設總經理陳添進驚傳猝逝!京城建設(2524)今天開盤前發布重訊,總經理陳添進2日下午開會時因主動脈剝離,送醫急救仍不治,享年68歲,讓高雄房地產界紛感震驚與不捨。到底什麼是主動脈剝離?發病時有哪些症狀?為什麼如此致命?有方法可預防嗎?
主動脈剝離是一種罕見但致死率極高的心血管急症!最典型症狀是胸口突然出現撕裂般的劇痛,且可能延伸至後背,隨著血液輸送受阻,全身其他器官都可能出現症狀。
主動脈剝離為什麼如此致命?關鍵在身體血液供應受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李穎灝指出,主動脈是身體最大的動脈,心臟打出血液後,透過主動脈將血液輸送全身各處。主動脈有三層結構,當血管壁經長年血流沖刷及慢性病摧殘後,內層可能形成裂縫,血液流入內層與中層之間,形成「假腔」,擠壓到「真腔」(正常的血流途徑),導致血液供應受阻。
主動脈剝離依發病位置分為A、B型,症狀可能以劇烈胸痛、下背痛表現
狀如拐杖的主動脈,上行部分稱為升主動脈,轉彎部分是主動脈弓,下行部分則為降主動脈。剝離位置影響到升主動脈的屬於A型,未影響升主動脈的則為B型。A型容易產心臟相關的併發症,死亡率較B型高,若未緊急手術,發病48小時內致死率可高達50%。
典型的主動脈剝離症狀,在血管裂開時,會產生像刀割、肌肉撕裂般的劇痛,疼痛的表現往往是發作就達到最高,甚至是一輩子都沒有過的劇痛;心肌梗塞一般則是像重物壓迫的悶痛,且可能有下巴或左肩的轉移痛。主動脈剝離發生在升主動脈,通常以胸痛表現,若在降主動脈則會表現下背痛。
主動脈剝離也可能因血流受阻影響其他器官,出現其他症狀表現
除了劇痛外,主動脈剝離也可能因血流受阻影響其他器官。因此,主動脈剝離有「偉大的模仿者」之稱,可能以各種症狀來表現。
在心臟,可能出現心包膜填塞、心肌梗塞;
在腦部,可能導致意識不清、中風等;
在腸道,可能導致腸缺血,造成腹痛;
甚至可能影響到下肢,腳也會痛。
一年約600多人發生主動脈剝離,留意4大影響血管健康危險因子
據研究,主動脈剝離發生率每年每10萬人約有3人,以台灣人口估算,一年約600多人發生主動脈剝離,並不常見,以50歲至70歲最易發生。
危險因子主要是各種導致血管脆弱的疾病,包含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控制不佳,以及有抽菸習慣等。另外,有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或是藥物濫用(如古柯鹼),也可能影響血管健康。
主動脈剝離病人約七成有高血壓,民眾平時需控制好三高及慢性病,若有遺傳性疾病,更要提高警覺。平日養成運動習慣,生活規律,已有高血壓的人,可從事有氧運動、球類運動,如需做重量訓練(如舉重),建議諮詢醫生或專業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