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春分古稱「日中」,是一年24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從中醫角度來看,春分是調養人體肝經的重要節氣;若能好好把握此時節,順應天時養生,更能有效達到調節免疫力、防病增壽的好處!尤其中醫認為「女子以肝為先天」,女性朋友從青春期到更年期都該呵護肝經,所以春分節氣更是婦女調養的關鍵。
春分古稱「日中」,是一年24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介於驚蟄和清明之間,在每年的3月20日至22日之間到來。從中醫角度來看,春分是調養人體肝經的重要節氣。
中醫認為春天草木開始萌芽生長,展現蓬勃生機,「肝經」也應該像樹枝般自然舒展暢達,不該過度亢奮或鬱積,中醫認為治肝之病,當先實脾,「實脾」就是補脾胃,健脾補中加強脾胃生化氣血功能,既防病邪入侵,又可滋生肝血,同時改善肝氣鬱結的病理狀態。
從青春期到更年期都該呵護肝經,春分節氣是女性調養關鍵
中醫認為「女子以肝為先天」,肝經循行經過小腹及下陰部,經過子宮再到乳房,所以與子宮相關的月經、懷孕、及生產都與肝經相關。因此從青春期初經來潮,一直到更年期階段的女性,皆應注重呵護肝經,所以春分節氣是女性朋友調養的關鍵。
婦科疾病與情緒密切相關,女性常見的壓力症候群、失眠、動輒生氣等精神情緒問題,多半與肝經不順暢有關。中醫認為「肝主疏泄」,「疏泄」指的是疏通與宣洩,具有疏泄全身氣、血、津液,以確保其運行暢達的功能。
利用春天養肝,讓人生是彩色的!
圖/陳之俊攝
春分養生「養肝先實脾」,學會3招改善婦科問題、防病增壽
而養肝當先實脾,脾胃為人體氣血生化之源,胃氣旺盛則氣血得生,從而調節免疫力,可強身壯體、防病增壽。只要調理好肝與脾,身體自然會強健起來,婦科等相關問題也將隨之改善。春分養生可以從以下三點著手調理肝經與脾經:
第1點 》輕扣背俞穴
人體的背後脊椎兩旁旁開1.5寸位置分布著許多穴道,中醫稱為「背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是人體表與內在臟腑的溝通管道,五臟六腑之氣均藉由背俞穴轉輸到體表,輕叩背俞穴以調理臟腑氣機,氣機調順可減少疾病的發生。
第2點 》摩腹
人體的腹部包含有許多穴道,尤其是脾、胃與腎經穴位大多集中在腹部,常常利用精油推推腹部,是不錯的保養方式。
如果有便祕可以順時針按揉,從肚臍以下沿著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方向,採ㄇ字型深按推摩,按揉的方式宜慢慢推動,可以幫助腸胃蠕動。如果腹瀉則以逆時針方向按揉,可幫助腸胃機能的穩定。
第3點 》敲打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一個養護胃氣的重要穴道,位置在膝下3寸處。當坐在椅子上雙腳著地膝蓋彎曲呈90度時,髕骨下緣可摸到兩處凹陷,以外側的凹陷為準,向下量4指寬之高度,再從脛骨前嵴旁開拇指指節寬處即為足三里。
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合穴,以拳頭敲擊足三里每次60下,有助於健脾和胃、補益氣血,改善消化系統疾病,以及虛勞、失眠、崩漏(婦女不規則陰道出血)、帶下(如白帶明顯增多,變黃變黏稠等色質發生異常、陰部搔癢…症狀)、月經不調等病症。
圖/想疏通肝經,透過穴道按摩也有幫助,經常按揉以下穴位,有助保持氣血順暢,緩解並預防婦女病的發生。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疏通肝經還有這招!按摩3大穴道保持氣血順暢、緩解婦女病
另外疏通肝經,也可透過穴道按摩,以下幾個穴位經常按揉,有助疏通肝經、保持其氣血順暢。
穴位1 》太衝穴
位置:在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結合的地方向後,腳背最高點前的凹陷處。
按法:平時用手指按揉就可以。
效果:揉太衝穴可以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有疏泄作用,能緩解婦科疾病引起的不適症狀。
穴位2 》陰包穴
位置:在大腿內側,膝蓋內側往上4寸,兩肌肉的縫隙裡。
按法:每天用大拇指按揉或是用拳頭輕敲。
效果:陰,指的是足三陰經和下腹陰部;包,包羅的意思,古文裡還跟「胞」相通,指女性生殖系統。所以,適度揉按此穴,有助治療各式婦科疾病。
穴位3 》陰廉穴
位置:鼠蹊部上方。
按法:適度按揉(要有一定的力量),也可以採取拍打方式,但要掌握好力道,不可太大力造成瘀青,反而適得其反阻塞肝經。
效果:幫助提升腹腔及下肢循環。
春日養肝這樣吃:酸味食物補氣,綠茶抗發炎
(本文作者為翰鳴堂中醫診所執行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