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影《孤味》拿下金馬影后的「國民阿嬤」陳淑芳今2022年7月剛過83歲生日,但身體向來硬朗的她近日卻驚傳健康亮紅燈,甚至因此失聯兩個月。據《三立新聞網》報導,陳淑芳是因為心律不整住院開刀,最近才從醫院返家,「因為有一次偵測到我晚上睡覺,心跳停止14秒,所以醫生說我不能不休息,要乖乖聽話,休息再出發。」
陳淑芳分享近日工作照,謝謝大家關心、強調自己非常健康有活力
而今24日陳淑芳也在臉書上分享工作照表示,「大家早安,今天北部是久違的晴天,我的心情也跟著開心起來,前一陣子健康檢查後,發現我的身體有一點小狀況,經過這一陣子的休養後,已經恢復健康了。」並強調照片是自己昨晚上工作的樣子,非常健康有活力,謝謝大家的關心,請大家不要擔心。
不過,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指出,陳淑芳透露,自己是因為心律不整而住院開刀,近期才從醫院返家療養,且一度在晚上睡覺時被偵測到心跳竟停了14秒。「被醫師提醒不能不能不休息,要乖乖聽話,休息再出發。」陳淑芳也透露,「醫生說病因是心律不整,叫她一路休到年底,如果再不休息、熬夜的話,恐將惡化。」
至於失聯一事,過去陳淑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自己因為朋友多,每天長輩圖要傳給一千多個朋友,傳一次就要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所以早晚加起來就要3個小時。故家人希望她好好休息,因此把她的手機收起來,讓陳淑芳一度被好友誤以為失聯。
頭昏、心悸?5症狀伴隨心跳不正常務必就醫,釐清是否為心律不整
不過,到底什麼是「心律不整」?為什麼會發生?平時出現哪些症狀要留意可能是心律不整的警訊呢?國內心臟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在其過去著作《知心》一書中便曾針對心律不整的症狀及可能發生原因進行詳細說明。
當心律不整發生的時候,心臟功能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輕微時可能沒症狀,或只感覺心臟跳動有點不一樣,嚴重時可能會頭暈、沒元氣,甚至昏倒或死亡。
當我們有頭昏、心悸,甚至會胸痛、呼吸困難、心絞痛等不舒服的症狀,可以先量測自己的脈搏是否有異常,若心跳不正常,建議要進一步到有心臟專科的醫療院所,請專業的醫師做診治。
圖/人的心跳節律快慢會依照人體的不同活動所需,這套電力系統,就像我們房間電燈開關一樣,長年累月下來,不免會故障發生短路的現象。Pexels by Puwadon Sang-ngern
為什麼會發生心律不整?醫師解析4大原因及治療方式差異
人的心跳節律,是由位於右心房與上腔靜脈交接處的竇房結(Sino-atrial node)所控制,它會自主性產生電力訊號,迅速地由心房傳至房室結(Atrio-ventricular node)再到心室。它的節律快慢會依照人體的不同活動所需,這套電力系統,就像我們房間電燈開關一樣,長年累月下來,不免會故障發生短路的現象。為什麼會發生心律不整,大致上有下述幾個原因,治療也採取不同的方式。
1. 心律電流本身受到干擾
心肌和心律傳導細胞,會產生和維持正常的心律電流;若體內嚴重電解質不平衡,例如鉀離子過高或過低,或受到藥物影響,都可能會產生各種相應的心律不整。此時,可先調整體內電解質或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進行治療。
2. 電流傳導系統受損或異常
年老退化、缺血影響,或心臟手術中損傷等原因,造成心律電流傳導系統起點的竇房結或中繼站房室結受損,都可能導致心律電流傳導不順暢與心跳過慢,嚴重時,可置放心律調節器(或稱心臟節律器,大陸稱起搏器)改善心跳過慢的問題。
另外當某種外在原因,使節律點向四方傳導的速度快慢不同時,這時傳導快的會再回傳,使心房和心室間多了一條傳導路徑造成迴路,這是臨床上極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若是發生在房室結的地方,就會產生房室結迴路頻脈,若發生在心房,就產生心房的頻脈,或是發生在心房跟心室之間就產生房室迴旋性的頻脈,這種狀況可考慮做電氣生理檢查,必要時可藉由心導管以電燒進行治療。
3. 心肌細胞傳導電流異常
為心臟瓣膜疾病腔室內壓力不正常,造成心房異常擴大,電流在傳導時產生亂流,例如心房顫動。此外若是心肌缺血受損,也容易產生心室心律不整。因此,針對不同病因,就有各種不同的治療方法。
圖/正常心臟的跳動是規律的,心臟是由一個單一放電節律點產生正常心律,當心臟有多個不正常的放電點造成的紊亂心律,就是極為常見的心房顫動。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4. 心房顫動
正常心臟的跳動是規律的,心臟是由一個單一放電節律點產生正常心律,當心臟有多個不正常的放電點造成的紊亂心律,就是極為常見的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
據統計有20%中風的患者是因為心房顫動造成的。為何心房顫動會引起中風?當心跳規律時,心臟肌肉收放間血流就打出心臟,而心房顫動時心房卻是不規則且快速亂跳的,亂跳也就等於沒跳動,血流沒有辦法有效地輸送出去,血液在心房裡面打轉,血液滯留某些角落沒有流動,容易凝結成血塊,不幸的是這些血塊一旦鬆脫, 就會順著血流而行,流到全身各處,若流到腦部,則會造成腦血管阻塞而導致中風。
有效的使用抗凝血劑可降低68%-70%中風的風險,因此高風險的患者,應考慮是否服用抗凝血劑以預防中風。中風引起的失能,不但造成家人長期照顧的負擔,也造成個人及社會龐大的醫療費用支出,所以,有此問題的朋友不可輕忽,應尋求專業醫師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