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蟬聯42年癌症死因首位!肺癌症狀有哪些?掌握7風險因子+5點助預防 | 健康遠見
防癌

蟬聯42年癌症死因首位!肺癌症狀有哪些?掌握7風險因子+5點助預防

蟬聯42年癌症死因首位!肺癌症狀有哪些?掌握7風險因子+5點助預防 蟬聯42年癌症死因首位!肺癌症狀有哪些?掌握7風險因子+5點助預防。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同時高居台灣癌症死因之首。根據衛福部110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統計,癌症蟬聯40年首位,其中,肺癌更連續42年為癌症死因第一位。許多名人,包括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台北市議員鍾沛君、前主播蕭彤雯、藝人寶媽都曾罹患肺癌;而男星馬如龍、孫越更是因肺癌不幸逝世。肺癌有哪些徵兆?我們又該如何有效預防?

肺癌初期難發現,出現咳嗽、胸痛5大症狀請留意

肺癌,指肺部長出惡性腫瘤肺癌初期無明顯症狀,診斷困難,有70%病人發現時已為肺癌末期。常見的症狀包括

1.慢性咳嗽、久咳不癒

持續性咳嗽不止、咳痰或有咳血的情形。

2.胸痛

慢性胸痛、背痛、肩膀痛。

3.胸悶、呼吸急促

呼吸短促、胸悶、呼吸困難、喘鳴、哮鳴或聲音沙啞。

4.食慾不振

食慾不振或體重減輕、吞嚥困難。

5.反覆性肺炎、支氣管炎

持續肺部感染、反覆性的肺感染或支氣管炎

而有些病患會出現轉移性症狀,如:當腫瘤轉移至腦部造成顱內壓增高時,可能會出現頭痛、嘔吐、癱瘓、視覺受影響、平衡感喪失或意識模糊;若腫瘤轉移至骨頭時會引起骨頭疼痛、病理性骨折;當轉移至脊椎骨並壓迫到脊髓時,便可能造成肢體麻痺和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轉移至肝臟則可以造成腹脹、黃疸等。

Pexels by Towfiqu barbhuiya圖/Pexels by Towfiqu barbhuiya

肺癌好發因子有哪些?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

1.吸菸

根據研究顯示吸菸與鱗狀上皮細胞癌和小細胞癌有密切關係。近年來研究報告亦顯示吸入二手菸,比未吸二手菸者罹患肺癌機率高出30%

2.空氣

空氣染的影響已有國際實證對人類具致癌性,其主要組成成分「懸浮微粒PM」也被個別評估一併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在室外空汙將增加肺癌的風險。

懸浮微粒來源包括自然界(如火山爆發、地殼岩石崩解)及人類行為產出(如石化燃料及工業排放、移動源廢氣等燃燒行為)二種。車輛或公廠所排放的廢氣、汙水或煙霧都可能含有致癌物質。

3.職業

長期處於鈾、石綿、煤焦油、鎳、鉻、砷等,在此環境中工作者得肺癌比率是一般人34倍。

4.肺部慢性疾病病變

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會使肺癌的發生率略微升高。

5.家族史

有肺癌家族病史者,研究發現,肺癌的發生與家族傾向有潛在關係,即肺癌病患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得肺癌的風險比沒有家族史的高,可能與遺傳因素或是暴露在相同致癌環境中有關。

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期刊,有肺癌家族史的人患肺癌的機率是沒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的兩到三倍。這種關聯對於那些兄弟姐妹患有肺癌的人來說最為明顯。與沒有家族史的人相比,一級親屬中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患肺癌的風險增加了約50%,並且這種關聯不受性別、種族、組織學類型和其他已知肺癌的影響危險因素。

6.病史

曾得過肺結核或其他肺部慢性疾病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纖維化,會使罹患肺癌的風險增加。

7.其他

高溫煎煮或油炸食物所產生的油煙染可能與肺癌發生有關。

高溫煎煮或油炸食物所產生的油煙汙染可能與肺癌發生有關。Unsplash by Ralph (Ravi) Kayden圖/高溫煎煮或油炸食物所產生的油煙汙染可能與肺癌發生有關。Unsplash by Ralph (Ravi) Kayden

延伸閱讀

4大NG生活習慣最傷肺,恐變「行動空氣清淨機」增肺癌風險

不菸不酒也可能罹患肺癌!預防肺癌掌握5要點

戒菸、拒吸二手

依據醫學研究顯示,菸為致癌物,吸菸尤其會引起肺癌。一個人每天抽10支菸,罹患肺癌機率是非吸菸人士的10倍,同時也會損傷腦部、喉部、味覺、心臟、血管、胃部、肝臟、眼睛、骨骼。

目前肺腺癌雖與吸菸沒有直接顯著的關係,但是罹患肺腺癌之病患中,吸菸族群與非吸菸族群的治療結果差異甚大,即非吸菸族群的治療效果優於吸菸族群。因此,無論就預防與治療來說,不吸菸或戒菸,絕對是必要的。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二手菸暴露除增加致癌風險,亦會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及罹病死亡之風險。然而,承受二手菸危害的同時,還得面對三手菸的威脅,所謂「三手菸」(third-hand smoke)是指菸熄滅後在環境中殘留的染物。

根據三手菸研究指出,尼古丁有很強的表面粘附力,會與空氣中的亞硝酸、臭氧等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更強的新毒物,如亞硝胺等致癌物,黏在衣服、家具、窗簾或地毯上。為免於二、三手菸害,建議民眾不要在家吸菸,讓家人遠離二、三手菸危害,也避免鄰居遭受到二手菸的危害。

避免吸入過多油煙

建議在家做飯多用蒸、煮、低溫烹調或水油混合烹調等方式,避免煎、炒、炸等傳統的烹飪方法,因這些做法易產生大量油煙,汙染室內空氣,而且要使用排油煙機,避免油煙四處亂竄。

延伸閱讀

想遠離肺癌風險,胸腔專科醫師與家人都遵行「這三項」生活原則

化學物質環境的自我保護

長期暴露在某些重金屬物質(如鉻、鎘、砷等)、柴油引擎廢氣、接觸化學物質的工作環境如金屬業、冶礦業、石棉業等)或暴露在放射線環境下工作,將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如因工作場合難以避免,也需加強工作時的自我保護(衣著、口罩等)以避免身體接觸過多的致癌物質。

定期健康檢查

定期接受檢查可以找到初期癌化病變細胞,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是提升存活率最直接的方法。

肺癌篩檢雖然無法預防肺癌的發生,但可以因為早期發現接受治療而降低因肺癌導致的死亡率,例如在腫瘤小於1公分時,以手術切除,其治癒率為85%95%,若是在腫瘤小於2公分以內切除,其治癒率達70%80%

良好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定期運動、規律作息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在2007年及2016年均發表了大規模研究的結果,認為蔬菜水果富含化學性植物營養素和抗氧化的微量營養素,若能充分攝取,可防止肺癌發生。

另有一些研究顯示,攝取富含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的飲食可降低罹患肺癌的風險,因此建議大家選用富含抗氧化營養素(維生素Cb-胡蘿蔔素、a-胡蘿蔔素、b-隱黃質、葉黃素、玉米黃質和茄紅素)的食物。

肺癌診斷時多為晚期!把握LDCT公費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肺癌患者之所以存活率較低,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無明顯徵狀,若有顯著症狀才就醫,診斷時多為晚期。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108年臺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2個肺癌確診個案就有1個已經是第4期。肺癌早期(01期)的5年存活率達九成以上,但第4期就急降至一成,期別之間存活率差距甚大,這也顯示肺癌早期篩檢的重要性。

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篩檢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鼓勵符合資格的高風險族群應定期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自今年71日起,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針對具肺癌家族史、重度吸菸史兩大高風險族群,提供21次公費檢查。

公費篩檢對象

1.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平均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例如每天1包,共吸菸30年,或每天5包菸,共吸菸20年,皆為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2.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二等親以內,即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符合上述資格者,每2年可以申請補助一次。
篩檢地點:參與「肺癌早期偵測計畫」的全台90療院所。

看更多》台灣癌逝率高於全球!每4分鐘19秒一人罹癌,五大癌症排名、預防、治療方式一次看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110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衛生福利部:肺癌危險因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免費LDCT執行81 成功找到21名肺癌個案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外科衛教簡介:肺癌

三軍總醫院常見癌症衛教資料:肺癌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認識肺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肺癌的高危險族群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預防肺癌,掌握5要點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Familial risk for lung cancer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