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心理諮商是什麼?心理師也有個人風格?3類型、4情境解答適不適合你 | 健康遠見
情緒

心理諮商是什麼?心理師也有個人風格?3類型、4情境解答適不適合你

【諮商放大鏡】
心理諮商是什麼?心理師也有個人風格?3類型、4情境解答適不適合你 心理諮商是什麼?心理師也有個人風格?3類型、4情境解答適不適合你。Pexels by SHVETS production

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談到諮商時會有「適配性」的問題,也就是這個心理師是否適合你。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奇怪,我今天就是要找人幫忙了,為什麼還要考慮這個心理師適不適合我呢?不是遇到任何一個心理師,他都應該能順利的幫我解決困難嗎?

其實,受過完整訓練的心理師遇到求助的當事人,都是可以協助對方的。只是在考量適配性時,不同的方式與前進速度背後都回到一個環節:你是否認識自己,以及知道自己想要怎樣被幫助呢?

理論與個人差異,造就諮商心理師不同的諮商風格

心理師在訓練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理論的訓練,而不同理論都有各自看待問題的方法,以及對應的處理方式。但即使是相同的理論,因為每個人性格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做法,從而導致每一個心理師進行諮商時都會有不同的感覺。

就像是你今天想要按摩,你可以選擇泰式、中式的、精油等各種不同的方式,而且每個師傅會有自己的勁道,有的強勁有的溫柔,但背後並沒有優劣好壞之分,純粹看你個人覺得哪種按摩最舒服舒壓。

❝諮商就像是按摩心裡積累的痠痛,同樣的痠痛可以用好多不同的方式處理,而且就算你使用的方式一樣,每一個人也會有不同的方式進行。❞

你可能會偏好痛得要死,但卻能夠一下解決隱藏在深層的問題;或者你寧可慢慢來,不要給自己花錢找罪受,一點一點處理就好。

延伸閱讀

認識心理諮商!從實例看懂「認知風格諮商」,你怎麼想是改變關鍵

諮商就像是按摩心裡積累的痠痛,同樣的痠痛可以用好多不同的方式處理,而且就算你使用的方式一樣,每一個人也會有不同的方式進行。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諮商就像是按摩心裡積累的痠痛,同樣的痠痛可以用好多不同的方式處理,而且就算你使用的方式一樣,每一個人也會有不同的方式進行。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溫柔或犀利?心理師有哪些風格?3類型、4情境解答

就像按摩的師傅一樣,不同方式都是在幫助你處理痠痛,不同風格的心理師也都會協助你面對困難。如果我們概略的區分,可以有:

(1)心理師偏向情緒,或者偏向認知思考的程度。
(2)心理師偏向主動主導,或者偏向被動引導的程度
(3)心理師偏向溫柔,或者偏向犀利的程度

不同風格的心理師,也許在進入諮商中就會有很不一樣的感覺。例如婉容因為常常在人際關係中感覺很焦慮,不同的心理師可能就會這樣回應他:

婉蓉:我每次面對到別人請我拜託事情時,我都完全不敢拒絕別人。我真的很怕我拒絕之後別人會有什麼反應。

A心理師:感覺你很害怕…你會害怕拒絕後別人的反應。你可以多告訴我一點那個害怕的感覺是什麼嗎?

B心理師:你在拒絕別人時,你頭腦會有什麼想法浮現出來嗎?

C心理師:繼續講,再多說一點。

D心理師:看起來你在拒絕別人上,會有很大的焦慮。你生命裡有什麼表達自己意見後,被拒絕或否定的經驗嗎?

在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同樣一段話,不同的心理師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反應出現,而且他們背後都有各自看重、以及協助婉蓉的方法。

至於哪一種方法會最適合婉蓉呢?答案還是要回到婉蓉自己,因為隨著心理師的處理,婉蓉也會跟著去探索不一樣的部分,最終找到改變自己的方法。諮商中覺察與認識自己,不只是諮商之後才開始,而是在與心理師相遇之時就已經開始了。

不習慣的心理諮商風格,仍然有可能幫助到你

遇上不同風格的風格的心理師,在諮商中會需要習慣,如果遇上不習慣的心理師可能還會要花力氣調整,但這是這不一定表示他們無法幫助到你。

有些人的思考太過理性,遇到情緒完全都壓抑掉,適度的接觸多一些情緒反而是必要的;而有些人則是情緒常常太滿到失控,大腦發揮不了控制的功能,這時候多一點理性思考的討論反而才會有幫助。而心理師的風格通常也不會只有兩個極端,而是有各自偏好的比重,實際上呈現的風格也可能隨著要處理的主題有調整。

因此,面對到心理師在情緒與認知上的風格差異時,你可以先想想自己會比較偏好哪一種風格,而哪一種對你來說比較不會有負擔,來確認想用哪一種風格接受諮商。而如果不習慣的話,也可以與心理師做討論,請對方做一些調整,通常心理師都會有這樣的彈性的。

作者:陳劭旻諮商心理師,看更多請搜尋「臉書:心理師小蜜蜂 陳劭旻諮商心理師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